我读书有一个方法:把正史当小说看,把小说当正史读。我想说的重点是后者。正史的编写者往往与事件或当事人有牵连,或者有现实的诉求,因而未足全信,小说则不然,作者在虚构的同时,恰恰保留了大量的真实信息。不是针对具体某一人某一事的细节记录,而是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整体面貌的记录。
举个例子,网上有很多文章,极力推崇民国、民国学者以及西南联大。我读这些文章,往往将信将疑,因为我很早就读过钱钟书的《围城》,也知道此书的写作背景。在不能穿越回民国进行实地考证的情况下,我宁愿相信,《围城》所反映出来的民国学者整体的学术水平、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一定比现代人那些浪漫而美好的想象更接近真实。注意,我说的是整体,请不要用个体的例子来反驳我。
再举个例子,网上有篇文章说,生活在中国哪个朝代最幸福,答案是宋朝,文章列举了很多理由。我也偏爱宋朝的文化,但我并不赞同那些对宋朝社会生活过誉的观点,依据是什么?《水浒传》。有人会说,你搞错了吧,《水浒传》是写宋朝的,又不是宋朝人写的,怎么能当做宋朝社会生活的依据。我没弄错。《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与南宋灭亡相隔不久,一百年左右,社会生活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看《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时的社会,官僚腐败、盗贼蜂起、黑社会横行乡里、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你会相信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
人总是倾向于把过去的东西想象得很美好,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反正过去的东西死无对证,随便吹捧也不会被揭穿。但用适当的方法读书和思考,可以使我们有大致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