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冬,一场大雨姗姗而来,对于干燥太久的大地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可以让尘土歇歇,可以洗洗天空,可以清新空气。所以,就算今天在路上堵了一个半小时,我也原谅了因它造成全城拥堵而迟到的事了。
好不容易,坐在办公室前,窗外雨哗哗啦啦地下得很尽兴。说实在的,这雨的气势真得不像立冬时节的雨,如此泼辣,在印象中应该是细雨绵绵的。或许是晴朗太久,云蓄积的情绪太多了,抓住机会就任性一回,如此肆意的宣泄,让大地似乎静默了许多,唯有雨声在耳畔,挺好的!
周末,应朋友之邀去了泽雅,虽说已近立冬,“疏木摇空半绿黄”的情景还不多,山林虽廋了些,但葱绿依旧,只是比起夏季静默了,空气中也有了些许的凉意,路边屋前晾晒的农作物不时扑入眼帘,倒应了“万家晒物备收藏”的节气特点。绕着山路爬行,水库的水绿地深沉,水位浅了,露出了山体裸露的部分,像是给山系上了一条米色短围裙。手沾水已感冰。南方的立冬,比气象意义上的冬天来的早,节气中“水始冰”,此时也只有在山上才能让人感受到。至于“地始冻”要推迟到二十天后吧。南北间隔5500公里,北方已是棉袄裹身,而南方还是秋衣飘飘。虽说南北气温差距大,但在季节版图上,冬已占据60%以上了,多少也能担起立冬之名了。今后,将是“北风往复几寒凉”,“今宵寒较昨宵多”了。
久居城里,节气的更替感受不大,惊觉到一个节气的逝去,另一个节气的到来,很多时候是在网络媒体等地方听到看到。至于以往节气的民风民俗早就泯灭在时间的河流里,淹没在生活的忙碌中了。立冬有着“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刚刚辛苦地忙碌一年的农事,此时有了收成,在这一天就犒劳犒劳一家的辛苦。吃饺子、涮羊肉、吃生葱、酿黄酒,南方还有吃鸡鸭鱼肉的……我不知乡村是否还保持着这样的习俗,但在城里这样的氛围是淡的,甚至是没有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东西频现在生活中,这种仪式感就淡了。除了上了岁数的老人们会念叨一下,年轻的一辈大多不注重了。而我开始关注这些,是去年偶尔看了一本关于节气的书,萌发了围绕节气开设一门课程的想法,阅读了一些与节气相关的书籍,一路行来,爱上了这个古代订立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与孩子一起了解节气知识,品品与之有关的诗词,也是一段别有风趣的旅程。接触多了,也有了码几个与节气有关的文字的想法,但总是在一个个更替的节气中,在草木的枯荣中兴叹。今天,在立冬的大雨里,抛弃一切杂事,码几个字,作为一个开始吧。
2017年11月7日,写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