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时不时见到有人放下了眼前的“苟且”奔向“诗和远方”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基本就跟童话故事的结尾一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不过,在这里,是她/他跟诗和/或远方结合了,从此“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如果早些年看到这些报道,那么在我那为赋新词强做愁的少年人的想象里,就像风花雪月是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生活幸福的必备道具一样,“宠辱不惊”就应该是那些生活在“诗和远方”的人的心态了。可是,见到这些报道的时候年岁已长,慢慢地,我咂摸出了一点味道——这些见诸报端的人,或者曾经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被报道,也是因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试图将世俗的“成功”标签撕下来。但是,出乎意料的,他/她们又一次,因为奔向“诗和远方”,成功了。又或者,这些人本来离那些俗世“成功”的硬件或软件标准还差那么一丢丢,但因为奔向了“诗和远方”,成功了。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想, “诗和远方”就像现在的“美图秀秀”,一键下去,生活、岁月该有的沟沟壑壑都消失了……
那个时候,毕竟已经痴度了几许岁月,我自以为也知道了王子和公主结婚后也不外乎油盐酱醋。可是,有一天福至心灵,她意识到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确实也有油盐酱醋,但同时也少不了风花雪月,而且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后者占得比重还挺大。如此又自以为是地确认了一下,那些生活在“诗和远方”的人,除了该有“宠辱不惊”的平和外,更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忽然有一天,我又发现,公主和王子虽然有风花雪月,但是,在他们风花雪月的背后尽然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苟且。于是,我不由地开始猜测那些生活在“诗和远方”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当有一天,“诗和远方”再一次落入苟且的时候,是奔向更诗意、更远的那个远方吗?可是,地球是圆的啊!转一圈岂不是回归原位了?还是留在远方就此苟且?或者,会因为在远方,所以即便苟且也会“诗意盎然”?或者,当有一天发现“诗和远方”的生活质量比之苟且时更下降了怎么办?
当然,既然是故事,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他人的故事,答案自然是没有的,即便有,也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此生活幸福……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猛然一阵心悸。我想起了一个人。在世俗人的眼里,他本身就是一首诗,他奔向的也确乎是远方。这个故事有结局,一个血腥结局。这个人叫“顾城”。
当然这是个例。更多的奔向“诗和远方”的人从此被我掩了书卷,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直到有一天,人至中年的我自己漂洋过海,奔向了不可知的“诗和远方”,许多或苟且或不曾苟且的曾经的眼前都被放下。当真正地踏了实地后,我才发现,在彼岸看着灼灼其华的远方,在日月星光下,同样是暗影绰绰,与曾经的眼前无甚区别。甚或因其是远方,而更显狰狞。曾经的远方已经成了当下的眼前,它失去了美图秀秀的功效。而我自己则成了那些被我掩了书卷后继续生活的人,一天又一天,站在那道看不见的幕后,看着生活一点点卸了妆,露出了与生俱来的沟沟壑壑……
在这个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个又一个人出现在了我的周边。而这些面目似曾相识地人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他/她们就是那些被我掩在书卷背后的人。面对卸了妆的生活,他/她们反应各异。有的继续向更“远方”行去;有的就地扎根开始艰难地适应;有的,选择了转身;有的,慢慢地接续了原先的苟且……
目睹这些,我日渐纠结:诗和远方存在吗?如果真有诗和远方,那么它在哪里?而生活,无视我的纠结,一天又一天,行走在自己的轨道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