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绿皮书》,感受真挚的感情
昨天晚上,又刷了一遍奥斯卡获奖影片《绿皮书》。加上在电影院买票观看的那一次,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观看这部电影了。每次重看这部电影,我都会带着观看新电影的期待。如同中学生拿出教材温习功课一样地认真,从片头的影业公司广告一直看到片尾字幕,一字不拉。毕竟,美好的事物是值得反复品味的。
谢利博士是一位黑人,他受过高等教育,颇有天赋,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举止优雅、谈吐不俗,拥有上层社会的优越感和富人阶层的傲慢。托尼是一位混迹于社会底层的白人混混,他有小人物的狡黠,他行为简单粗暴,举止粗鲁,讲究能用拳头解决的问题,绝不浪费口舌。
谢利要去美国南部城市巡回演出,但南部地区种族歧视严重,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他雇佣了大嘴托尼充当他的司机,为他一路行程保驾护航,解决难题。迥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经历使得他们之间相互抵触鄙夷,但伴随旅程的前进,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彼此感受到对方的不易,互帮互助,演绎出了一段真挚的友情。
托尼热衷于吹牛皮,并自以为傲。“工作不打折扣百分百地完成,开心就要开怀大笑,吃饭就像最后的晚餐”,是他最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几次三番帮助谢利摆脱险境,展现了他遇事镇静,临危不乱,善于解决问题的超能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超灵活的应变能力。特别在他旅途过程中,还坚持不忘给妻子写信诉说衷肠,着实让博士谢利对他高看一眼。
谢利沉默寡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演奏天赋,让他拥有了一份上层人士的优越和傲慢,他看上去光鲜亮丽,不食人间烟火。不过,他的钢琴曲不仅征服了台下的观众,也让托尼深深折服,认为他是一位天才。因为肤色和亲情的冷漠,让他内心孤独。特别是在了解到他为了打破种族歧视,孤身犯险的高尚情操后,托尼决心尽心竭力地帮助他完成这次巡演。
托尼和谢利,是两个个性迥异,生活在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旅行途中,展示了最真实的自我,在矛盾冲突中,碰撞出最热烈的火花。当他们行经肯德基炸鸡的老家,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托尼买了一份全家桶,大快朵颐。而谢利却从来没吃过炸鸡,吃炸鸡不卫生也不健康,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炸鸡的美味还是征服了谢利,于是完全不顾形象,放下钢琴家的身段,大快朵颐,颇有“大块秤金银,大碗吃酒肉”的江湖气。吃到尽兴处,随手将鸡骨头甩出窗外,这份洒脱已嫣然不见一位钢琴家的矜持。不过,当托尼随性将饮料杯也一起甩出窗外,但被迫倒车回捡的时候,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是啊,钢琴家的形象没了,但是素质还在,而托尼的破落户的形象却是一直没改变的。
我不想谈论这部影片的政治意义,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千世界,人人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只有展示真实的自我,才能与他人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而这才是友情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