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亲密关系?
所谓亲密关系,是发展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一种依恋关系。
而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
在亲密育儿中,亲密关系被定义为“在育儿的过程中,母亲与孩子相互以亲密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母亲通过育儿成长为真正的母亲,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生存所最基本的、必要的人格和能力,是一种母子心灵共同成长的系统”。
母亲基本上变成了母亲的角色,孩子也自立长大成人。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母子通过共同进行的活动而结成的关系被称为亲密关系。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越早越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还可以达到亲密育儿的结果,一起在愉悦与快乐中,相互陪伴与成长!
02
为什么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点点刚上幼儿园的情景,第一天老师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入园,全程体验,与孩子一起适应两天,然后再正常上课。
那一天我送她过去,看到她与同伴们玩得很好,而且她主动提出来让我回去上班,放学再来接她,同时还安慰我说学校里有老师照顾,让我放心。
于是与其老师简单交代了一下,我就上班去了。她融入新环境快,而且也与同学及老师沟通顺畅,很快就成了地盘里的小主人一样,带领玩伴们一起玩。
这种适应能力就来自于内在的依恋形成。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这也是内在对父母及养育者依恋感的形成,拥有一定的安全感,将来敢于面对新环境与挑战、突破自己。
同时当孩子长大后,他不仅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而且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亲密关系,其实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宝宝将来就会和父母比较疏远,并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个性上的问题。
比如,刚入园阶段,有一些孩子内在无安全感,胆小、恐惧,哭闹不止,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们一起玩乐等等,而且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与老师都很无奈。
其实,从孩子的行为心理来分析,包含进一步的场景分析,内在无安全感占具主要的因素,所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会更快且更友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期,实现自我突破。
对于父母而言,用亲密育儿法,可以在享受育儿乐趣的同时,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健康、将来具有较强能力、能够自立的人。
03
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其实在宝宝一出生,就需要开始构建亲密关系了。精神分析学认为可以将一个孩子的6岁前的发展按种三种关系分成三个阶段:
A、首先一元关系阶段,即六个月前,这个阶段的婴儿处理共生期,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甚至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即身体与心理上)。
有过孩子养育经历的,或者听过分享教育经历的,都非常明白与理解这个阶段的婴儿共生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什么也不懂,也不会表达,更是什么也没有,所以TA的吃喝拉撒都得全全指望妈妈或者养育者来完成。
回想自己孩子的这个阶段,记忆最深的两种情景,一是宝宝找乳头的动作,是在寻求爱,更是在找寻“自己的东西”,相信正常情况下基本所有的妈妈都为自己的孩子时刻准备着“口粮”随时待命着,已经习惯了被孩子的这种随时随地的“剥削”,并且感受到了母爱奉献所带来的幸福。
二是如果不在身边陪伴,宝宝就睡不踏实或直接醒来,找妈妈、找安全感,也可以说找自己的影子。
总之,一元关系的核心就是“剥削”,这个关系中的人,会无意识地进入“剥削”状态,因为这时候的感觉是,我们是一体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既然是一体的,那我当然可以肆意使用。
所以,一元关系中,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即满足孩子的需求,心甘情愿的成为“被剥削”者。
B、第二阶段是6-36个月,也就是随着婴儿的增长,渐渐地体验到与妈妈的分离,孩子开始学会表达“好”与“不”,这是在划清界限。
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刚开始都是第一个表达“不”的,也是最多的表达,如开始摇头不要什么东西,而后会说“不要”两个字 。
我回忆我的孩子这个阶段最多的“点头”,开口的第一个字是“好”字,大多数都在表达好,当然也有摇头与说不的时候,只是她更多的是在妥协与达成共识中。
不管是“不”还是“好”都可以体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更多的意识,知道自己与别人是独立的,开始进入了二元关系中了。
心理学中提出:良好的关系下,孩子到差不多三岁时,会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是心理独立的一个里程碑。与此同时,另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是孩子三年来一直给予他良好照料的妈妈,内化到自己心中,成为了一个稳定的内在客体。
这一段话足以给所有做父母的一个警醒,三岁前的孩子更是需要关爱与细心照料的。
如果照料好的话,孩子的独立个性与内化内心的稳定客体,意味着,孩子内心终于是“我与妈妈两个人并存”的关系,进入了二元关系,发展更好的个性化,并且能承受与妈妈的分离,关键这种内在高强的力量将伴随与照料孩子的一生。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却觉得三岁前的孩子反正也没有记忆,所以就放在老家老人照料,或者说减少爱的投入,因为反正长大也记不住这些爱,所以,这种错误观念就成为了亲密关系建立的最大障碍。
C、孩子三元关系阶段对应的是三到六岁,这时孩子充分意识到,除了“我”、“妈妈”还有“他(爸爸)”的存在。
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发展的好,就是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好与坏的一面,自己也有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恨的感觉,于是充分地认识到复杂性的关系。
清晰认识一元到三元关系,不仅可以抓住规律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形成依恋感,而且也抓住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源头,这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来源!
总之,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可以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而“以父母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往往养育出“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安全型依恋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是育儿的基础。
不过也不用过度紧张,如果你与孩子六岁前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还有补救办法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告知你答案,尤其是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