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道
路遥者,名王卫国,己丑岁(1949年)生人,为本家中长子也。父名玉宽,依黄土而生,厚德持家,一农人也,杖朝之年寿终,枕黄土而眠。因幼时家贫,衣难蔽体、食难果腹。父为生继奔波苦,经与其母思谋,欲将路遥过继伯父。
方七岁,步新履足苦,后赤脚涉尘,涉咸榆官道南行,翻山越岭百余公里,终由其家王家堡至延川郭家沟。伯父玉德膝下无子,其弟玉宽怜之,使路遥为其顶门。伯父忠厚勤恳,奈家贫如洗,欲路遥耘土地为生,然路遥聪颖勤奋,其伯父伯母甚为惜之,而后供其读书。
后小学毕,逢县试,玉德阻之。路遥有志于学,且笃定行之,应县试,居中翘楚。后经周折,与现实抗争乎,赴庠序焉。因家贫,食难以为继,众人济之,终读毕。
路遥怀英雄之志,然怀才少有人识,常愤愤不平矣。至丙午岁(1966年),天下动荡,群少竞起,拥路遥为“将军”也。然不逾三年,罢其职,贬为农人。某日,路遥着白衣于道立,见人大惊失色,问:“子何为之?”路遥曰:“志情难言,以此白衣吊己之坎途也。”
路遥满腹才情,能书能文也。恰逢知青岁月,喜遇京师林达。二人情投意合,互表心声。癸丑岁(1973年),路遥得乡人荐入大学堂,诸多学堂踌躇良久,后延安大学堂接纳之。林达甚怜爱之,供其读书。
既入学,路遥嗜书如命,常埋头于藏书阁,不返之。游文学之海达忘我之境,故遍阅群书,涉猎广博,为尔后之作奠基矣。
路遥欲作小说,赴甘泉客栈,闭户关阙矣。喜吸烟,常一日二三包,不间断矣。废寝忘食凡二十一日,终成《人生》之篇。文思笔行艰辛凿凿,乃常人难及之矣。《人生》既出,路遥以为有缺,常思量著新作逾之。
路遥,常于毛乌素沙漠誓师,一者为避纷扰尘世,二者觅灵感之机,三者决然复攀高峰。誓师终,路遥离长安优渥之所,尔尔漫途,赴同官,志不成则不归矣。
为作《平凡的世界》始章扉篇,作毕弃之,弃之又作之,复矣,仍觉不足。三日间,几近压抑痛苦,后终成启段。洋洋洒洒,虽百余字有余,然力拨千斤气势恢宏矣。
文途远征中,亦关户闭阙,吸烟及咖啡亦不止矣。察书中世象,得灵感之源,背书箱及资料奔波跋涉,更以《红楼梦》和《创业史》为重。常翻阅群书,以致掌面血管露出。其间艰辛凿凿,身疾重矣,然路遥觉此书欲付梓,必笔耕不辍持之,沿此志克万难,巨著鸿篇方得面世。
后赴吴起,第二部终矣,吐血,医者曰:“须顿休养,方能善矣”。然路遥置之不顾,复投孤者之征途,坦荡从容。知身染之病重,又赴榆林,启第三部。虽居所陋,其志益坚矣,其心益果敢矣。付梓之际,无意,竟掷笔于户。立于镜前,然则鬓白,年华不复矣,抱头恸哭。
《平凡的世界》以一言概之,于苦难挣扎乎,顿起,奋争不息矣。然路遥之婚途及家庭更苦,其间,婚姻裂悲乎矣。虚婚使其痛心,思女切切益使其怅惘。创作之苦可谓轻矣,然思女、离异之苦更甚乎。
戊辰岁(1988年),《平凡的世界》得茅奖。意誉天下,此书之不凡,三秦大地亦因之荣光。然路遥贫,《人生》获奖亦无财领奖,可悲可叹,幸得其弟天乐助之。后路遥病笃重,掌面点点朱砂,路遥曰“大凶之兆,天公欲将吾拦腰斫断矣”。又伴“失智痴呆”,宛若初生幼子,可谓其殉道矣。若非路遥立志付梓,心存庙堂天下之事,此书恐难成矣。
思路遥一生,知青交融放有其胚芽,热土厚植方有其根系,山花烂漫方有其绽放。 壬申岁(1992年)冬月,路遥卒,年四旬有二零落。乙亥年(1995年),三周年祭,亲人及文友持路遥骨灰葬之于文汇山。慕路遥之拓荒牛劲者,至今日后世念及于此,常思其不易,祭拜频频。
路遥者,文坛之丰碑也,时代之骄傲也,大地之赤子也。文途断半,令人扼腕痛惜矣。终其一生,以其身献祭,若逐日之夸父,虽中道陨落,然其作为后世广为流传矣。路遥虽死,然平凡的世界里芸芸众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