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活着》的对立面。苛求完美相对于永存希望之光同样让人战栗。在未被摧毁之前,主角的生活简直是华丽艺术的一种,作为一名废纸打包工,他每日花大量时间珍藏被丢弃的优秀的书籍,然后撕下名画复制品的一页裹住已被机器压缩好的废纸包,每一个废纸包的中间都藏着一本名著,被翻开到有某句话的某一页。
儒家心学里有,知行合一便人人皆可成圣,这是这本书超脱的地方。换句话说,若想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可能。若要爱,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有可爱之处,若要成为艺术家,活在遍地污秽的垃圾站也可以虔诚而干净。
所有一切求而不得,未尝不是贪婪与怯懦的变形,是对于更糟糕更深层次苦楚的不尊重,这个世界有太多比你过得还惨的人,你怎么好意思不满足?但同样的,这种生活方式又充满了悲剧性,对于物质可以放低需求,可是对于艺术美感的追求未尝不是如逆风执炬。
烈焰灼手,却难放开。肖想与文学共舞,肖想每本书都被尊重被妥善对待,肖想由观赏者变为创作者,肖想美妙的肉体,肖想世界和平。因此这条追逐完美的道路注定走不到底,外界的喧嚣浑浊而嘈杂,粗暴的、肮脏的、无知的、空洞的、下作的。
因此孤独分外明显,甚至于缥缈,当眼前的一切普世价值如怪物般庞大时,我要以何来确信自己的存在?以何来不至于自我怀疑?以何来证明为什么我不是空洞的那一个?
作者写:天道不仁慈。可知某种程度上他的冷漠旁观已经是一种妥协,所以他会在目睹普鲁士王家图书馆的藏书被粗暴对待时要求警察为他铐上手铐,可惜上天连承认罪名的机会都不给他。
如同小说中庞大的机器代替人力,整齐划一动作有力的工人代替充满想象力的老人,在知道自己被革职,再也无法重回打包工的生活时,主角选择了让自己的身体成为一团废纸,在陪伴他三十五年的压力机中死去。当生存的危机远去 ,人类的需求由物质上升至精神的时候,也许这是一种必经的诘问。
个人的价值在被时代抛弃,与此同时,如果活着已经不是一件拼命努力才能做到的事,那么选择死亡到底能不能被称为一种放弃?
换句话说,是否追求完美的重要性真的不能与保存生命的希望相提并论? 在无尽的余生中缓慢地怀念早已逝去的美好 难道不比死亡更加痛楚?如果任由岁月把一切执着都带去,我还是否可以称之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