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主题"成长")
老张第一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一年级的家长大部分都二三十岁,而老张40出头,还有祖传的抬头纹,显得年岁就更大了。让人很容易认为他不是孩子的爸爸,而是孩子的爷爷。
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很瘦。用老张的儿子小张的话说:"班主任的腰好细,像蚂蚁的腰"
老张以前听儿子这么说,还以为是夸张的说法,今天见到,果不其然,暗自称赞儿子的表达力。
班主任是小张的数学老师,姓王。家长会开完之后,她走向了老张。王老师点头,中间有了停顿。老张似乎猜到了她脑子里想的疑虑,于是赶紧说:"我是小张的爸爸。"
王老师舒了一口气,终于确认了家长的称呼。可是眉头又突然皱了起来,说小张平时的表现不好,上课老走神,也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他,只默不作声。一年级是树立孩子一个健康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希望老张可以重视,并协助老师一起让小张改掉坏习惯,尽快的成长起来,跟上小朋友们的队伍。
老张只是点头,不时的"嗯嗯"表示认同。
家长会结束了,小张似乎有点惴惴不安,跟爸爸说:"能不能不要告诉妈妈今天被老师批评的事?要不然妈妈又会发脾气。"
老张说:"不用担心,爸爸会好好跟妈妈说,保证不会冲你发脾气的。而且妈妈为什么要冲你发脾气呢?"
小张说:"因为我犯错误了。"
老张说:"你犯了什么错误?"
小张想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
老张于是说:"对呀,你看你都不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所以不管你犯了什么错误,不知者无过嘛。"
小张说:"那我没犯错误,老师为什么会找你批评我呢?是老师错了吗?"
老张说:"老师也没错,你也没错。"
小张疑惑的说:"我们都没错,可是为什么老师会不开心了呢?为什么妈妈不开心,为什么我也不开心?"
老张顿了顿说:"你上课喜欢发呆,不爱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是因为你不喜欢对吗?"
小张说是。
老张说:"这是孩子的天性,我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好起来。老师也没错,你想一下。老师在上面教,是不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听她讲,然后一起进步呢?这是老师的职责。所以老师也没错。爸爸既希望尊重你的喜欢和天性,让你可以做开心的事。可又希望你能配合老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我相信妈妈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这两个事情是有矛盾的,妈妈一着急就上火了,所以妈妈也没错,对不对?"
小张说:"爸爸,要是你能天天陪我就好了。"
老张说:"爸爸也想天天陪你,可是没办法,爸爸需要去工作,赚钱养活我们这个家呀。"
"爸爸,为什么妈妈不能和你一样这样理解我呢?"小张又回头问。
老张笑了起来,说:"因为爸爸和你一样属于后进生,所以非常能理解你。可是你妈妈一直都很优秀,所以就没那么能理解你吧?"
回去之后,老张的妻子就迫不及待的问老张开家长会的情况。老张说,吃完饭再好好跟她说。
吃完饭之后,老张在房间里跟爱人说了小张的情况,果然是小张更了解他妈妈,说完就着急起来,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嘴里念叨着说:"真想不通,我们两个都是学霸,为什么生出这样一个学渣来?"
老张说:"不能这么说,才上一年级,别那么早下定论,总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嘛。"
老张又纠正起来,虽然自己是学霸,但是他从来就不爱学习。老张之所以学习那么好,是因为小时候总是一个人,感觉一天到晚的时间很漫长,没有谁和他玩。只能学习。
他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把他丢给外婆带。可外婆经常把他关在屋里,自己到村头去打麻将。他就一个人被锁在屋里,无聊的很。屋里头那简陋的家具,从里到外都被他翻了一个遍,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只能学习,所以他学习才那么好。可是从内心来说,他是讨厌学习的。
老张第一次跟妻子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妻子还十分诧异。老张说他从小爱学习是因为无聊,后来爱学习是因为听说读书可以跳出农门,去更大的地方。
他家很穷,穷到下雨的时候,别人都有伞,而他只能披着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因为道路太泥泞,穿着拖鞋踩进泥巴里,就陷在里面出不来。于是他还要把拖鞋也拿在手上,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举着那块塑料薄膜,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家。
家里穷,不仅是物质上穷,教育上、关爱上也是十分贫乏的。按他的意思,他的父母,包括他的外公、外婆从来没有对他进行过教育。
如果不是他成绩实在是太好,也不会在老师的劝诫下上了大学。他上大学是办的无息贷款。他的求学之路很艰难。开始工作之后也并不顺利。
穷人家的孩子成长道路总是充满着挫折。同样一个错误,如果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只需要父母的一挥手就能解决。而老张不一样,他因为和朋友一起创业,亏了大几十万,后来朋友也掰了,债务危机七八年才跳出坑。
等他把债务还清,存够了首付,买了房,准备去相亲结婚的时候,才发现已经30多岁了。
在和妻子相亲的时候,他说30多岁从来没有交过女朋友,妻子都有点不信,但这却是事实。
老张安慰妻子说:"我相信儿子肯定比我强的。我的成长之路几乎没有任何人的指引,完全靠自己跌跌撞撞,虽然结婚结的晚,但是我觉得我比同龄的很多人都要成熟。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觉得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是有父母的指引,要是能在关键的时候,父母能够在经济上给点帮扶,那我会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说,激娃不如激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尽量当做成一个旁观者,只需要在他人生关键的那几步,帮一帮他就可以。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孩子任何一个阶段的问题,都不会因为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干预而有很大的改观。大部分孩子的问题,最后父母都是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接受。所以既然知道了事情的发展规律,与其毫无作用的在情绪上伤害自己,还不如我们好好的生活。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经营好我们的感情。我们过得好,一方面可以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无论是思想上,物质上还是格局上帮到孩子。"
一番话说完之后,妻子泛红的脸才慢慢退去,呼吸也平复下来,似乎没那么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