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子规(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30428/
对于写山居的著作,多少是有些感情的。
我打小就生活在山间,在一次次的离别与重逢中,生出了无限的乡愁。
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迟子建到阿勒泰的李鹃再到杭州城的宋乐天。我追寻她们的脚步,去窥探中华大地不同而又相似的故乡。
恰逢去年的这个时节,我读了宋乐天的《无尽绿》。早前的我以为江南水乡与天府之国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许多许多与家乡风俗相似、吃法相同的美好事物,激起了我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思念。之后趁着假期,回了乡下老家一趟。背着包、带着笔记本,去了一趟山野之旅。
五月初,乡间物。
今日此时,在略带寒意、下着微微细雨的早春天气里,读完了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这是一本写日常山居生活的随笔。作者在二战结束后,来到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岩手县太田村生活。就在这个远离闹市的乡间,光太郎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极大冲击。
山里的自然生活自不必讲是何种的惬意。正如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一书中所述:
春天黎明很美。 逐渐发白的山头,天色微明。紫红的彩云变得纤细,长拖拖的横卧苍空。
夏季夜色迷人。 皓月当空时自不待言,即使黑夜,还有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就连夜雨,也颇有情趣。
秋光最是薄暮。 夕阳发出灿烂的光芒。当落日贴近山巅之时,恰是乌鸦归巢之刻,不禁为之动情。何况雁阵点点,越飞越小,很有意思。太阳下山了。更有风声与虫韵……
冬景尽在清晨。 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必说。每当严霜铺地,格外的白。即使不曾落霜,但严寒难耐,也要匆忙笼起炭火。人们捧着火盆,穿过走廊,那情景与季节倒也和谐。一到白昼,阳气逐渐上升,地炉与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为灰烬。
作者笔下的山之四季亦是可爱可亲而又可敬的,作者用小孩子一般的眼光和笔触来描写这些日子(作者也确实是初入林间久居)。
一到下雪的天气,就从屋子里跑出来,感受白雪从头顶落下;入睡的时候把面包包在纸里,夹在胳肢窝下面,老鼠就会连纸一起拽着走,用手一敲榻榻米,老鼠就会吓得跳起来。想象几十岁的老翁做出这种孩童般的游戏,愈发觉得乖巧可爱。
作者的很多描写也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夏日暴雨后的山间,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蘑菇宝宝们次的冒出了小脑袋。有长得圆圆鼓鼓的大脚菇,亦有黑黢黢、干瘦瘦的老鹰菌。这些可是大山赐给孩子们的宝藏。一到这个时节,不管外面多么的湿滑,孩子们都一溜烟的跑进还笼罩在山雾中的树林里去了。
清澈的山水养育了一群心地良纯的山居者。
二战后的日本,食物短缺。作为一名疏散者,生活的窘迫让作者担忧。“村子会负责养活你的,就在这儿安心待着吧”!一间小草屋、三张榻榻米、被子、食物。最开始在接济中过活的作者,渐渐的也开始了开垦荒地自己劳作。在经历了世事纷争之后,对于作者而言,吃着自己种的土豆、黄瓜,在微风习习的早晨安静的品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安慰。
从作者的简介和《过年》一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是出身不凡。若非因战事,作者可能和众多旅客一样,只不过会把山居当做短暂的旅途消遣罢了。
人的很多情感在白天是难以显露,只有到了万籁俱寂的深夜或是恰逢特殊的节气,激起的无限情怀难以派遣。作者的很多文字也是书于这些时候吧!
感谢我的故乡,给在城市中奔波的我留下一片宁静。最终,我也会归来。
ps:关于日常生活美学,推荐《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与《耕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