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
物理月考成绩出来了,面对惨不忍睹的十一班物理成绩,我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做任何责备和批评,因为从学生的先天基础、后天努力,从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上,我已经提前预知了结果,相比于其他班级,深度的反思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首先从试卷每一题的大数据分析来看,我班学生多数题的正确率低于年级平均数,但也有五道题的正确率高于年级平均数,这背后的原因指向我,我的授课关注点,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点,我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基本概念的讲解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道题的正确率。我需要深入分析试卷每道题的大数据,同时从每道题上去窥视相关错误学生的错误思维,借此寻找精准的改进措施。我感觉不同的教师,教着同样的课本和习题,却由于教学风格的迥异,导致了每道题的正确率千差万别,教学和成绩是辩证关系,是千变万化的。在后期我会将教学重心放到应试考点上,通过平日教学的举一反三,加大教师精讲比重,提升学生思辨力,用错误资源规避学生应试中易出现的错误。然后要加强对优生和中层学生的指导和分层训练,在授课速度和质量上紧跟他们的节奏,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鼓励和关心,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次我发现平时课堂上坐着睡觉的那位后进生考了51分(他其他科目考二三十分),在我的持续关注和鼓励下,他的进步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二是学生方面,整个班级的学生物理素养提升的如何、物理成绩怎么样,我始终认为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不是首先取决于智力和智育。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目标和时间规划,决定了学生物理素养的整体高度和成绩的平均水平。这次月考物理试卷讲评课,我首先要求学生在物理作业本上当堂用十分钟写反思——从学习态度(是否听从教师和组长指导)、习惯(是否有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习惯等)、学习方法(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等)、毅力(是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目标(期中目标)等方面反思。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写好反思后,我当堂收了上来,课后会进行分析,并逐一书面点评。学生物理整体成绩考的不好,这与我的辛苦付出不成比例,我虽然内心痛苦,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不看重你的分数,我关注的重点是你对物理的兴趣、态度、习惯、方法、毅力和目标感。如果你缺了这些东西,即使你考100分,我依然认为你没有前途!如果你这些东西都具备且较完美,即使你考10分,我依然认为你是最棒的,是有潜力和前途的!”我讲出了他们不曾听过的话,他们瞪大着眼睛,显得疑惑。
教书这么多年,我愈发的清醒,我们不能成为分数的奴隶,不能成为不择手段为了分数的人,不能成为高分低能的人。我在探索新教育的征途上,没有让学生获得优异的应试成绩,只是说明我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方法还不深入,不到位,并不能说明新教育没有前途,不能说明素质教育显得无能。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课堂手段的辅助下,在合作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学为中心”的做中学方式的持续推进下,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融合的精准教学下,我的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必然能够提高,应试成绩的提升也必然能得以实现。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秉持传统“满堂灌”应试教育理念的教师,他们的应试教育技巧和素质炉火纯青,他们所教的班级学生物理成绩这次也都名列前茅,这是因为他们紧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教师的命根”这一信条,他们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他们目标单一且聚焦,学生应试成绩考的好就在情理之中。他们在应试的大环境下,是既得利益者,是“识时务者”,是“俊杰”。我内心里钦佩这些老师,很早的时候,我也这样风光过。但我不能重走回头路——改革没有回头路,一如深圳高速发展的40年。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分低能还是五育并举?我们究竟要如何教书?是为考而教还是为终身发展而教?面对眼前单一的唯应试唯分数评价方式,面对自己创新火候和功力的不足,每一个创新教育工作者都走的很艰难,时常徘徊在进与退之间。教育的创新背负的压力太多,既有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评价的压力,也有学生应试成绩和中考升学压力。这样的大环境只给创新教育工作者“华山一条路”:无论如何创新,必须应试成绩和中考升学辉煌!其余创新教育的成果诸如素养提升,只是顺带的附属衍生品。我深深理解社会的压力和期待,理解中国特殊的现实环境,理解功利和短视。但我更相信未来,相信多元评价的真正落地,相信全人教育的春天终会到来,我为此用一生来准备。
面对这次物理月考,痛苦和自责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唯有踏实做好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分析,深度解析每道题、每个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做好班级集体授课和学生自学指导的结合,做好对学生学习规划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努力创新有效的教育方式,才有希望在发展学生物理全面性素养的基础上获得应试教育的成功,我将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