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一个关于节日和离别的故事,经第三只眼看到的生离死别,或许有着导演自身的经历,或是借此感谢某一段时间和某一些人。
这也是个关于男孩的故事,先普及一下,日本是为孩子过节最多的国家,不是只过“六一”儿童节,而是细分出三个节日:三月三是女儿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节。
男孩节有人又叫它鲤鱼节,在这天日本家中有男孩子都要悬挂鲤鱼旗,风吹过旗子时,远远看去就像鱼在水中游。男孩是一家人的希望,也背负更多的家庭重任,之所以男儿节要升起鲤鱼旗,按照日本民俗学家的说法,一是取中国古代的“鲤鱼跳龙门”的说法,二是每年这个季节的鲤鱼都充满的生命力,正是成长和繁殖的大好时机,寓意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充满活力。
再回到影片看老中青三代飙戏,日本老太一出场,简直一个顶俩。她将那份真诚朴实融进血液,不多不少,等到第二年樱花烂漫之前离开,恰到好处。相对于一个空间小人又多,还着急找外援的地方,能做到“干净有序”是需要一些“作为”和行动力,同时存在很多层面的问题也难免。但问题不是我们每个人逃脱的借口,而是让我们变更好的武器。人活着好比离不开水的鱼,不管大鱼小鱼,没有水,它就只能垂死挣扎。这里乍听以为在说自己,又觉得是在说老人,其实也有说我们每个人。还有两个情节,当年轻人眼中见到的“孤单”,映入老人心中就成了“显眼”;当影片最后说到那条鱼好肥,应该是在隐喻它(或她)有可能怀孕了。
做演员可能最悲哀是撞脸,不怕你有啥,没有脸缘被观众记住,就都白忙活。这位撞脸某蓝的齐溪,一直是边边角角的存在,每每演的都是凶巴巴恶狠狠,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这种人最累,和她做演员一样命不好,永远费力不讨好。
剧中女人的不容易和倔强偏执,她表现还是符合预期,里面她对男人的爱,异国他乡那份狭窄拘束,日复一日的憋屈,说不清是爱,同情,还是相依相怜,相生相灭,无处可逃和无路可走。对于他们应该更多的是相互取暖和抱团,装孙子时他们一起装,关键时刻一起着急上火,一致对外,帮对方的同时也在帮自己。其中张艾嘉饰演的老师,还比较贴合她的年纪心境和节奏,用她温柔的声音一点点呈现出这个角色的一路走来。自己平静的说着一家三口三个地,也不知道哪里是家。倒也好,才让人有回家的盼头。
三个优秀的孩子串起这些日常,在外不像在家,没有熟人,没有父母,没有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庆幸他们都是没有被生活打败的“小强”,每天时间排得满满各自生存各自忙。等到彼此需要时能帮就帮,见面时开心,离别时也没那么伤感。年轻人那份不服输,几个孩子都在用他们的方式表现,不能让孩子们都寒心绝望,那就再无出路。
前提是导演足够真实和优秀,才能打动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生活本来就没那么多炽热,身边也没那么多观众,对我们来说,能学会管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这就是最好的福报。年轻之所以年轻,是因为他们有的是机会,他们走过了世界,见过了冷暖,如果有一天我们终将离别,请学会告别,保重自己,偷偷擦眼泪,笑着Say Goodbye.
By the way 影片结束时响起熟悉的旋律,也预示着这是个同歌名一样的结局。那个年代的老歌很多改编自日本歌曲,不知道这首算不算。
到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面镜子去看他们,那面镜子里照出的你以为是电影,是生活,其实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