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你知道我们有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吧?这是由美国人Noel Tichy(诺尔·迪奇)提出的理论,我们用它来表示一个项目的困难程度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很可能都是以前做过的、特别有经验的项目,让自己可以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有些项目对自己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会感觉有点不舒服,但还不至于痛苦、恐慌。·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会让我们心里感觉焦虑、恐慌,我们就可能会拖延或者放弃。“我们把这三个区标放在刚才的项目分布图上,就一目了然了。”
I便签
What
我最近遇到一件事情,领导要求我为全院职工举办一年两次团体辅导活动。不允许拒绝,接这个任务时战战兢兢,接完后 用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总是开始不了。自己也感觉很疑惑,我不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遇到事情,我是一个喜欢快速安排,尽可能快点开始的,这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呢?直到看到这一段话,我才明白,这件事落在了我的恐慌区。因为我一直都是做个体咨询,从来也没有做给团体咨询,而且这种大型活动,我从来也没有处理过。所以,这件事情落在我的恐慌区,导致了我的拖延。你们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Why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三个区域,我们在工作中就会遇到这样的困境,不能很好的处理,轻则导致项目不成功,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损失,重则导致自己的能力被怀疑,导致工作晋级上升无望。
How
首先明白三个区域的分类标准:
舒适区:是自己感觉没有难度,很轻松,很舒适的状态,这个任务完成没有困难,很容易做到的项目,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学习区:会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会有一些情绪,但没有到特别难受的程度。
恐慌区:自己一点底也没有,容易感觉焦虑,容易拖延。
其次:将自己所进行的项目按照不同的程度列入相应的区域
最后:根据不同的区域,安排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舒适区按照自己的经验完成即可,学习区则是进行相应的调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恐慌区的项目,则需要将其分类,简化,分配时间段,一点一点的学习,来克服恐慌和焦虑感,避免放弃。
Where
在职场上适用于比较大型的,时间较长的项目,也适用于时限较长的计划安排,用于自我挑战和成长。如何时间紧,任务重,还是处在恐慌区的任务,还是建议及时交给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处理,不要自己硬着头皮上,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