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宝宝长大了反而不听话了!”、“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叫他名字时爱理不理”。
源源小时候可乖了,但最近一段时间却越来越固执。有次吃饭,家里长辈嫌她自己吃得慢,想喂她,她偏不要,一定要自己拿勺子,还一着急把饭都打翻了,脾气非常犟。妈妈觉得,源源越长大越不乖了。
看着这个曾经像小天使一样乖,如今却事事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家长不要把原因都归咎于孩子的不懂事。即使是孩子的不懂事,其实也有家长自身的原因。因此,只有先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01 孩子为什么越长大越不乖?
1、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
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自我意识的萌发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让他非常渴望自己动手做事,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另一方面他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其实,家长抱怨的这些看似“反抗”的行为,正是因为宝宝有了自己的主见。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爸爸妈妈:我有自己的主张,不想每件事都依从大人。
2、家长太强势
有心理学家说:任何以“你应该”为首的规劝,都是无视他人能力和尊严的耍流氓。
同事跟我抱怨说:我家宝宝以前可乖了,但最近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叫他吃饭他不愿意,叫他洗澡也说不要,真不明白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倔了。
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被控制。家长觉得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他就应该照着做。其实孩子不明白必须这么做的理由。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提出要求,只会让孩子觉得口服心不服,而且容易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3、家长想当然
依依喜欢看DVD和故事书,对别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妈妈想带她出去玩,她不要;和她玩游戏,她也不要。有时候她一说“不要”,妈妈批评几句,她就发脾气。
兴趣是行为的主导。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培养宝宝的其他兴趣,就从自己的常识和喜好出发给孩子推荐,孩子拒绝,就批评孩子不乖。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偏好,就只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家长硬要推荐,孩子就只能用“不听话”、“不乖”来回应。
4、隔代抚养
为了培养宝宝的好习惯,朋友阿布给孩子定下了一些规矩。比如:玩具每次只买一个,到点必须睡觉等,可孩子常常做不到。到了店里,看到玩具都想要,不买就赖着不走,晚上常常玩着玩具不肯睡觉。每次朋友刚想发火,家里长辈就护着宝宝。久而久之,宝宝越来越不肯听朋友的话了。
隔代抚养,溺爱居多,长辈总是答应宝宝的要求,却不管合不合理。于是,这和父母辈的教育方式产生鲜明对比,让宝宝的任性行为难以改正。
02 家长如何做,不再让孩子与自己为敌呢?
1、让孩子自己动手
最近,妈妈发现,文文对大人的物品比对自己的玩具更感兴趣。她喜欢拿着妈妈的手机放在耳边,或是拿着家里的扫把做出扫地的样子。妈妈觉得这是个好迹象。文文喜欢模仿大人做事说明她长大了,可以趁此培养她自己动手的能力了。于是妈妈给她准备了一套厨房玩具,她会有模有样地自己拿着玩具碗勺“吃饭”,还会把各种“食物”放进碗里。没过多久妈妈就试着让文文自己拿小勺吃饭,虽然动作还不太灵活,但是个好的开始。
一岁半以后,宝宝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经验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宝宝逐渐表现出想要自己动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其实,这正是宝宝独立意识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家长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动手,既顺应了孩子独立自主的需求,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2、让孩子自己选择
吃饭时,妈妈不会事先给东东盛好饭菜,而是先把各种菜让他看看、闻闻。东东选择什么,妈妈就让他先尝一口。在这期间,妈妈会耐心等待东东自主吃饭意愿的产生。如果他不吃,妈妈也不会追着喂,而是自顾自吃饭。当他看到父母吃得很香时,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吃饭了。这时妈妈会问:“你想拿着小勺吃,还是拿着筷子吃?”
通常情况下,若非已经习惯家长喂饭,孩子都有自主吃饭的愿望,家长要适时把自己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3、尊重意愿合理引导
最近,美美很喜欢扔东西。妈妈观察到美美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觉得好玩,但她不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扔的。于是妈妈就给她准备一些有弹性、摔不坏的东西让她充分体验扔的感受。
孩子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但她已经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当他的意愿得不到认可,就会表现出对抗的情绪。妈妈看到美美喜欢扔东西,顺水推舟,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保护了她的兴趣,又让家里的易碎品幸免于难。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会一直以扔东西为乐,如果家长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跟孩子纠缠太久,孩子的一个兴趣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4、多陪伴孩子
有时候,孩子拒绝家长,表现出不配合,是在向长时间没陪伴自己的父母宣泄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因此,平时工作很忙的家长,每天下班到家要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玩玩具、讲故事,或玩亲子游戏。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踩踩草地,捡捡树叶。总之,每天要保证足够的亲子时光。当孩子在感情上得到了父母足够的陪伴,就会较少出现故意作对的情况。
5、凡事提早说
每次在做另一件事之前,妈妈都会提早告诉姗姗,让她有心理准备。例如,快到睡觉的时间,妈妈会提前10分钟对姗姗说:“讲完这个故事,姗姗就要睡觉喽。”如果姗姗不理解,妈妈会用故事、动画等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互动让她明白。
凡事提早说,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品格,而且让孩子有了心理准备,缩短了纠结和反抗的过程。
6、及时表扬
嘟嘟盯着电视看的时间久了,妈妈会指着眼睛告诉他“眼睛累了要休息”,然后带嘟嘟做些别的事情。如果嘟嘟愿意配合,妈妈会马上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知道他做得很好。这样,下次他就更愿意配合家长。
通过即时正向反馈,让孩子及时尝到做一件事的甜头。这样反复多次,就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固化孩子的某一习惯或行为,用最省力、最长效的方式达到家长的目的。
7、温和地拒绝
很多在大人眼里不合理的要求,在孩子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比如,妈妈觉得边吃边玩影响进餐,丁丁却完全不能理解,他很喜欢这么做。这时妈妈会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想玩,但是边吃边玩肚子会不舒服,等吃饱了妈妈陪你一起玩。”
在拒绝丁丁时,妈妈做得温柔平和。如果丁丁一直闹,妈妈就不理他,继续做自己的事。等他平静一些时,妈妈会告诉他:“像刚才那样哭闹是不对的,丁丁哭的话,妈妈很心疼,但是丁丁改正了还是好孩子,对吧?”通常这个时候,丁丁就会乖乖地不再闹了。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一味地迁就不如温柔地拒绝。但要注意,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被接纳而不再与家长为敌,同时能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8、与长辈分享教育观念
作为年轻妈妈,我们的育儿观多少会与长辈们的不同。长辈们带孩子有自己的观念和经验,不太容易相信新手妈妈。如果直接沟通有些困难,可以试着推荐一些育儿杂志和书籍给家里的长辈看,这样的方式比从嘴里说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