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和大家谈谈“人人皆可成功”。
和君商学院王明夫院长有句名言:“人人皆可成功”,并反复强调:这不是庸俗的成功学,而是一个常识常理。很多人却对这句话有误解,认为“人人皆成功”就是成功学的鸡汤,甚至是洗脑式的宣传。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人人皆平庸”才是社会现实,基于财富和地位的“成功”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我的观点是,首先要清楚王明夫先生讲这句话的场合和情境。王明夫先生针对的受众是和君商学院的招生对象,大都是毕业于985、211高校或国外知名大学的精英学子,或者是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大三大四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处于20来岁到30岁出头的年纪,即将迈入或者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这正是努力奋斗、干出成绩的黄金年龄。
凭心而论,这些莘莘学子和职场精英不是更有机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和职业上的成功吗?
清楚这些背景之后,我再谈三点认识:
第一,要清晰地理解国势、产业和职业。所谓国势,就是要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21世纪中国最宏大最重要的事业。未来十五到二十年,全球经济增长一定会依靠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一定会落在粤港澳大湾区。从产业和职业来说,只要你所从事的产业和职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短期内难以被科技进步所替代的行业和领域,你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如果你具有长远眼光和前瞻能力,能够把握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或者意识到未来十年内可能会发展起来的新兴职业,并付诸于持续的努力,你就会比同时代的人更快地成功。
相反,如果你正在一个夕阳产业工作,那就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尽快给自己充电、提升个人能力,再想方设法跳槽,否则,不仅人生获得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还可能会面临长期失业的风险。
第二,工作即修行。“工作即修行”是稻盛和夫一篇文章的标题。他说:“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对工作努力不懈的人,会在日复一日的精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灵魂,同时培养出具有深度的人格。”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然非常幸运;如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少兴趣,甚至自己的兴趣经常变化,不能将心思集中于一件事情上,按照稻盛和夫的建议:就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从改变“心态”开始,“迷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工作中找到“心流”的感觉。因为你喜欢工作,迷恋工作,就会不辞劳苦,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会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人生将会硕果累累。
工作也是菩萨道场。正心诚意,便可见成功之道。人人皆可成功,说的就是这个常识常理。问题是,真正像稻盛和夫说得那样去工作的人太少,偷奸耍滑混日子的人太多。
第三,一事精致,便能成功。如果说像稻盛和夫那样的辉煌人生固然令人艳羡,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沧海一粟的普通人,那么,我们是选择追求卓越,还是甘于平凡?一念之差,就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20岁以前没有读过书的“老干妈”陶碧华一辈子只做辣椒酱,从来不做广告,不向银行贷款,也不融资不上市,却把“老干妈”辣椒酱卖到了全世界,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74岁的褚时健在云南玉溪哀牢山承包了2400亩的荒山,不怕费时费力选择种橙子。用了十年时间,“褚橙”才上市,褚时健不仅成为“中国橙王”,还成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所以,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用一世的思维与智慧,拼上一辈子的执着与追求,不怕辛苦,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一件事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
“人人皆可成功”和曾国藩所说的“聪明人善下笨功夫”说的是一个道理。可叹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一生却没有做好一件事。人生不需要很多,只要一点就足够。这就是王明夫先生对职场新人的谆谆教诲。
信与不信,在你;做与不做,也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