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南国之前,从未想象到这种柔软的地方,下起秋雨来也会如此的猛烈,狂风卷携着乌云,带来的不是高尔基的海燕,带来的是噼里啪啦的思愁。
下雨的日子,总是让人烦躁的。从小就不喜欢这种湿答答,雾蒙蒙的感觉,总有一种压抑的氛围萦绕在周围。可时间不会因为雨水而停歇,打发这难以出门的日子便成了当务之急。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童年里,看雨倒是变成了有意思的事情。
从小生活的地方,是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大杂院,但又不像四合院那样四四方方的规整,有点像胡同,却又比胡同曲折,就暂且称它为多合院吧。这个院子里住着约莫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工厂职工,老人小孩杂居在一起。我姥姥的屋子便在这个院子的中间,院子里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人来人往免不了要和别人家碰上,亲切的招呼声变成了这个小院子活力的象征。
可说到底,这毕竟是个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大杂院,温馨热闹也掩盖不住生活的现实。家家户户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全院子只有一个类似于旱厕的地方,而排水系统自然也不会太好,请人来通下水道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通下水道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倒是一个难得机会。青砖铺成的窄巷中,要检查底下的管道,就不得不把砖一块一块的起出来,而每起一块砖,底下生活着的各种小虫子便会疯狂地四散而逃,像什么潮虫子,大蚂蚁,细腿的蜘蛛,带毛的蜈蚣,都会被一股脑儿的抓到小瓶子里,成为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
北方的天大多数是干烈的,就像一壶滚烫的烧酒,可每到入秋,却也似烧酒入喉一般会柔软一下。说着话,这雨就不紧不慢地来了,一滴,两滴,逐渐在红瓦下织成了珠帘。过不了多久,在这无法排水的窄巷里,到活脱脱地冒出了一条小溪水。这条溪水拉扯着珠帘,抚慰着青砖,到让这世俗的院子变得有些诗意。但作为一个孩童,诗意什么的都不如一根棒棒糖来的真切,搬一个小马扎,坐在门口,嘴里嚼着烤干的馍馍片,看看这突升的小溪里,有没有小鱼小虾小青蛙,找来找去,也只发现了不剩落入水中的蚂蚁再不停地挣扎罢了。看着水中的蚂蚁突然多了起来,原来是贪恋那飘着油花的菜叶,突然想到点什么,便匆匆忙忙地跑回屋里,拿了报纸,重复着手工课的步骤,放下一只属于自己的小船儿。看着自己的小船晃晃悠悠地航行在这小溪上,心里是一种比吃了蜜糖还要舒服的感觉,一只,两只,叠出来的小船越来越多,几乎阻碍了通行的道路,看着雨船儿们远航,我的心似乎也去了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