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精益求精的简友,和在下探讨为文简约问题,切磋用词技法,互有进益。我是主张斟词酌句全篇无赘语的。记得大师鲁迅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而现在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拼命地往文章里注水,这种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想起一篇谈删削的旧作,抽空修改了一下,而或对与我心有戚戚者,有所启发也未可知。文贴于下,不喜勿喷,拂袖而去可也。
某日,天雨无事,在吾爱文言群里聊天,诸文友言及白话文写作,皆感冗长啰嗦,余心亦有戚戚焉。一学兄诲我:“贤弟知夫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否?此对联实为文艺创作之秘诀,亦乃为人处世之真言,世人往往忽之也!
就写作言之,遣词为文,应删繁就简,如三秋之树,芜蔓尽去,瘦劲挺拔;主题意境,要立异标新,宛二月之花,独领风骚,赏心悦目。
以杜牧《清明》诗为例,与君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窃以为:诗中清明、路上、借问、牧童八字,皆为冗词,可删去,成五绝一首,不改原诗意境,更显精炼含蓄。“清明”既犯重题,又与“时节”意重;“行人”自然在路上,“路上”实属累赘;“酒家何处有?”已提问,不必再“借问",“遥指杏花村”,何必实写出牧童?
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例举而已,并非恶搞名人名作也。意指删繁就简,随处可为,名人名作亦如此,何况凡人凡作乎?你我意气相投,故好为人师,夸夸其谈,贤弟若有所裨益,愚兄甚感欣慰。”
深谢学兄赐教,退而思之,受益匪浅,真乃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挑刺别人相对简单,删削自己则无从下手,一乃敝帚自珍,舍不得;二则眼高手低,不懂得。噫!难矣哉!
于是得寸进尺,奉上“我的新浪博客“之链接,求删繁就简。学兄真乃诲人不倦,几日后便发来红字批注,臃词赘句,悉数删去;助词叹词,多不保留;承上启下之句,力求简洁扼要。我对照揣摩,心领神会,眼界顿开,大受教益,感激涕零!
其后,交往日频,知其为某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七五后,破格录用,真正才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