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下雨天最高温度是17度。孩子们在家不愿意添加衣服不愿意穿鞋袜,把裤子脱光光。因为担心他们冷到进而感冒,由于焦虑和担忧,于是心里对他们有情绪。越是催促越是不愿意穿。婆婆外婆尝试数次要他们穿衣。我心里很清楚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因为这样的催促导致他们更排斥穿衣。此刻梳理中,我意识到孩子们就是因为想要引起关注所以不愿意穿衣。我们去催促给他们穿衣服,就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么做?1.带着他们出门,告诉他们外面很冷要穿衣服再出去。或者把衣服带上,出去冷的时候再给他们穿上。
避免不断催促他们穿衣服,避免强行给他们穿衣服。少干涉,让他们体验自然后果。相信他们的身体对冷暖是有感觉的。不在这件事情上面给予过多关注。
去同理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受。当他不愿穿衣服的时候,被强行要求穿衣服,心理一定会不舒服的。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并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同时想自己尝试自己作决定,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尊重与耐心。如果我们表现的是平静平和,孩子自然能生发出判断力进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二.
今天是翻转课堂的最后一课,由梦庭讲。课程讲的非常好,当我点评的时候我完全由着自己的情绪状态在表达,而忽视了对方及其他伙伴的需求。夏梦庭想要的是点评和建议,我一个劲说好,需要告诉她好在哪里,这样的点评会更加客观更有说服力。带着觉知去看到彼此大家的需求,而非仅仅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想法。因为当我只看到自己的需求时,视角是很窄的,吸收的内容也是很单一的。小我的部分可以通过觉知让它缩小。
下次我可以怎样做?首先这一课带给我的启示和收获是什么。课程好在哪里,罗列出来。需要提升的部分在哪里,建议是什么?
比如今天的课程我可以这样点评:
梦庭你好,非常感谢你带给我们这样精彩的一课。让我对生命U型图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你具体到了每一个七年所要发展的部分并且前后是承上启下的关系。透由胡因梦的案例讲解,更加清晰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
在最后讲到家有学子做能担当的父母,这里非常巧妙的把35-49岁这一时期近一步讲解大很完整。因为你所列举的孩子的阶段正好是35-49这一阶段的家长的挑战。一直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同时在讲案例的时候给了具体的建议与方法。我感受到这堂课几乎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来听。
你担心自己的语速问题,我在想如果调整稍微慢一点当然很好,如果就这样也没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整个过程我是很认真在听,生怕错过了哪里,所以紧跟着你的速度在同步听。谢谢你带给我们这样干货满满的一课。
这样就会更客观。同时也说到了点子上。
晚上,想给老公推荐一个课程。结果他全程看手机表现出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我内在开始有情绪升起来,进而有评判和责备。“你一直看手机,看来是不感兴趣,算了,这个课程不适合你。”说完我便走出房间。其实心里很气愤,让我感受到了热板凳贴着冷屁股。心理非常不舒服,有火想要发泄。待孩子睡着渐渐情绪就平和一些。我在想,当我走出房间的时候老公心里一定也很不开心,因为我还没有跟他讲是什么课程就直接走了还告诉他不适合他。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觉得莫名其妙。既然不适合我干嘛还要专门来跟我说!这不是有病嘛”。
我一进门就告诉他有课题推荐给他。他或许想要的是我的关心,而我整个态度是冷淡的,所以它也用同样的方式来面对我。然后我就不干了,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为什么我渴望被尊重呢?因为我认为给他推荐课程是在帮他,所以他就应该积极回应我,这样我就可以跟他讲。如果态度没有按照我想要的来,那我就不跟你说。是有不妥的地方。忘记在那个当下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是关系的和谐,在关系中体验爱与被爱,还是争对错?显然我很渴望爱,想要和谐的亲密关系。但是我的做法却是让彼此拉开距离。
为什么做的和想要的不一致呢?因为我在当下忘记觉察,而选择了惯性做法。
需要时时校准自己——“我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