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飞机后除了加油,配餐,检查飞机这些例行工作外,其实最重要的是“倾听”。是的,如同那些著名的人物所长久以来所说过的,在你想要表达前,请先去倾听。
听什么?听频率里面其他飞机大致等了多久,尤其是同一航路的航班。听他们发出“哀嚎”的频率以及痛苦程度。听管制员的语气,轻重缓急,还有他的用词,这个尤其重要。你知道的,中国人说话总是要留有余地,不说满,并且为着他人的那颗幼小的心脏考虑,说出来的话总是那么隐晦,延误的严重程度就要靠我丰富的经验来进行语义分析,话语解读,抽丝剥茧,试着判断。
然后飞快的在脑子里面想出几种应对方案,并且仔细考虑,然后甄别想要说出的每一句话,面对的对象不同,于是自己将要说出的话的语气,用词,都要有选择,有不同。
但也并非每次你都需要坐那里先听很长时间,再去跟管制员开始联络,有些时候抢得先机也很重要,因为还有一大堆焦急的旅客正在候机楼等待登机,还有公司等待你的指令是否可以通知旅客登机。也许天气确实不好,你需要多加一些燃油,那么要尽快告知公司,通知加油车,通知配载部门修改飞机配载数据,后面的乘务员也在眼巴巴的看着你,她们想知道大概需要等多久,是不是要旅客登机,然后她们需要跟旅客在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里面斗智斗勇多长时间。她们需要知道一些东西,给自己的内心一些安慰和鼓励,然后她们才能面带微笑,貌似从容的开始面对那一百多号旅客。
这时候就是真正体现出作为一个已经飞行十年,具体相当丰富的飞行经验跟知识的飞行员的重要作用的时刻了。
如果延误情况不乐观,比较严重,我上飞机后听几分钟频率里面的交流内容,然后就会立刻申请放行指令,而这往往是在二,三十分钟后开始旅客登机的时候做的工作。然后我会直接问管制员:是否有延误。在延误情况严重时往往地面飞机积压较多,无时无刻都在有飞机询问或者向管制员报告一些什么东西,很多时候你甚至无法插话进去。刚开始飞行的飞行员在这个时候,当他举起话筒想要对管制员说点什么,结果发现频率里面的声音此起彼伏,就是无法插话 进去,他会不知所措,举着话筒呆呆的等,等一个他认为比较好的间隔,但往往你越痴痴的等,越发现自己痴痴的坐那里举着话筒无能为力。
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自己会亲自出马,掌握三条原则:快,准,狠。快,找好时机,在两个人对话刚刚结束,最后一个字刚刚落地的时候,你就要立刻按下话筒发话按钮并且立即开始说话。准,说话时机正确,抢得先机,否则被另一个人快上哪怕半秒,你说出的话都将被覆盖,你不得不重新再说一遍。狠,干净利落,言简意赅,用语专业的表达出你的意思,这样你就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而不会因为语义含糊,或者语句拖沓,最终让管制员不明就里,给出的信息也就会不完整,不准确。
而这只是你跟管制员的第一次交锋,因此不需要那么急的想要得到更多的信息,你们在后面漫长的等待中还会交锋几次,因此你一开始就需要一个完整的,步步逼近的策略,然后在继续守听频率中,根据其他航班的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因此在这第一个回合的交锋里,你只需要问一句话:去XXX机场是否有流量控制。或许你还可以根据情况,根据管制员回答的情况,他的语气,烦躁程度,在他回答:“是的,有控制。”这句话之后,其实这句回答你早已料到,然后你紧接着加一句:严重吗?
这个时候管制员的答案往往是两种,当你所要去的那个方向确实控制不严重的时候,他会说:还好。或者说:不是很严重。而这句话并不是你可以击掌相庆的信号,因为起飞机场其他方向控制严重,那就会在地面积压很多飞机,因此航路上没有控制,但机场仍旧会有一些控制。一般说来你大致仍旧要在地面等待三十分钟左右。而如果控制严重,他并不会直接说严重,而是会说:那个方向因为天气原因飞机比较多。或者说,有一些控制。又或者粗暴的对我说:你准备好了叫我就行了。
然后根据情况,我就会大致判断我至少需要等待多久。至多等待多久我不会去判断,那个经常会不准确。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我就需要用到高科技产品--智能手机了!是的,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飞行员,一个信息化社会的人,你一定要紧跟潮流,不断学习,即使你面对奋勇而至的众多90后新生代,你感到了力不从心,但你不能因此就放弃,原地不前。因此,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热爱飞行的飞行员,我会在平时注意每一个对飞行有用的,有关的信息。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我发现手机上的飞常准软件非常有用,我是他们第一批的专业级用户,我会用这个软件来查询机场天气,航路天气,尤其是航路上的卫星云图,然后根据刚刚在公司拿到的飞行资料里面的高空风图,来判断雷雨天气的走向,大致持续时间,然后来判断我这个航班至少会延误多久。
而因为有了智能手机的帮助,这个判断变得异常快捷,大致只需要五分钟,我就会做出一个大致判断,然后我会决定现在需不需要立即让旅客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