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兰州有五张明片: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一座桥、一个雕塑。对这座史称“金城汤池”历史文化古城来说,《读者》这本发行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畅销读本,它的奉献无疑是卓越的。
有幸接触这本国民心灵读本,缘于高中语文老师洪老师那句极具有“挑衅”性的推荐语——“《读者》,你们看得懂吗?看得懂的同学请举手!”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能让一个已读了十年书的高中生看不懂呢?那得多深奥呀!带着些许好奇,些许的疑惑,我走进《读者》。
初识《读者》,它如同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亲切,没有架子,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向你诉说这个世界的风云变幻,四季更替,岁月的轮回;又如同知识渊博的导师一般,循循善诱、淳淳教导,让我们学会做人,懂得处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专家之雅,也有百姓之俗;既有科学经典,也有小品随笔。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如同海上黑夜里那盏明晃晃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这些海上远航的人开向正确的人生航向。而那一组组漫画、幽默故事,则让我们开心,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如果说名著是正餐的话,那《读者》就是甜点,它会在我们酒足饭饱之后,再送上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甜。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喜欢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
上高中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能支付给我的生活费每月仅60块。记得当时一本《读者》是2.5元,我每天拼了命地省吃俭用,努力从牙缝里省下几块钱,为的是买这本心爱的《读者》。那会,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教室以外精彩的世界,是《读者》,给了我一扇窥视这个世界的窗子,在这里,我了解到世界局势的动荡,惊喜于祖国国民经济日新月异,感动于爱心人士的善意壮举……那三年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是它,陪着我漫漫地渡过那个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给了我憧憬美好未来的新动力。
之后,看《读者》已是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从当时每本2.5看到现在每本6块,从单色看到双色版,从单册看到合订本。每次随手翻阅,总会有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在那一瞬间,你就会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它如同一弘清泉,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它会引发我们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会让我们懂得去关注亲情,享受爱情,珍惜友情。
这二十年来,无数个与《读者》相伴的日子里,它那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它相处久了,了解深入了,才会发现,才会懂的。
再次想起洪老师那句推荐语,已没有当初质疑声,却多了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