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当年的热剧《士兵突击》。
很多地方,依然令我感动,甚至更加感动。
说说第24集,成才被袁朗拒绝进入“老A”,袁朗对成才说的这句话:
“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你总是冷冰冰地把它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你为一个结果,虚耗人生。”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重要,恰和我最近的感悟相关,要好好讲讲。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以前,我会认为结果更重要。但现在,我看到了结果的无意义,而认为过程更重要。生命的意义,即在于过程。
为什么说结果无意义?
两个理由。第一个,结果是模糊不清的。例如,某人——假设就是我——努力写了一本书,然后我出名了,然后我有钱了、有话语权了,然后我堕落乃至染病了、和亲友不和了……。这里哪一个,是我写这本书的结果?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就是此义。
又例如,我修了一个大房子(此为隐喻),想传给后代居住,然而三百年后,它成为一个博物馆或者仓库,完全背离我的初衷。那么,我所修的,到底是住宅还是博物馆还是仓库?
第二个理由。就算结果如愿,将死之时,我也不得不放手。
我回顾此生——假设我只是追求结果,而漠视过程——将死之时,我感到过程没抓住、结果也抓不住,人生完全荒芜,我会无憾地死去吗?
这样看这句话,“为一个(虚无的)结果,虚耗人生”,就很触目了。
我们的生命力,呈现在哪里呢?不就在过程之中吗?不就在每个当下的“用心”之中吗?
结果,或者说目标,只是确定一个“用心”的方向而已。人生的绝大部分,或者说所有部分,就是过程。
活在当下,就是活在过程里——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里。
如果我只关注结果,对过程浑不在意,我不就是虚耗人生了吗?
过程不一定有预期的结果,但是,只要珍视过程,这一生就没有白活。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写一个老人出海,捕到一条极大的鱼,归途遇到群鲨,老人与之搏斗,群鲨还是把鱼肉吃得干净,留给他一副大鱼骨架。
井上靖小说《异域人》,写历史上的班超。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奋斗三十年,使西域诸国臣服大汉(成为附属小国),但是他死后数年,皇帝就放弃了西域。“班超去世后,西域再起祸乱。……因西域道远多险阻,胡族叛伏无常,派遣军费庞大,安帝永初元年六月,汉廷放弃西域,召回都护、屯田官吏和士兵,再次紧锁玉门关。”班超的毕生功业,化为一场空。
如果仅从外部结果看,确实,老人也好、班超也好,都一无所得,但是,他们的内在,有丰富的收获。他们的生命,并不是荒芜。
《中庸》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看重过程,而获得了人生;小人看重结果,而获得了虚无。
前文《人生的根本问题》区别了“我是谁”和“我要是谁”。
可以用过程(每个当下)来定义“我是谁”;而“我要是谁”,已经略偏向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我是谁”,就在每个当下的“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