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推荐已久的书《自卑与超越》

自卑是我豢养在内心深处的一头怪兽,它时不时地从阴影中跑出来,对着我的脆弱来几口。让我感受到肝胆俱裂的滋味。

13岁那年,我有幸考入了区重点的实验班。普通孩子学习4年的课程,实验班的学生仅用3年完成。这个幸运,却是另外一个不幸的开始。

伊始,我是可以在班级里保持中上游的水平。某天,我和一位同学产生了争吵,那天的英语课,我没听。那天开始,我的英语就落下了。

后来,我生病了,请假2周,回到学校,立即要参加数学测验,我什么都不会,感觉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从此,我的数学也落下了。

再后来,我什么都学不会,成绩一落千丈。天天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从此我变的很自卑,小心翼翼,不敢正眼看老师,连走路都都是贴着墙根。

我一直试图摆脱自卑带来的心理阴影。但是,越是抵抗,它越强大,这些年,它就这样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我。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首次出版日期为1932。

1932年发生了什么:

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战争。

印度国大党被英国当局宣布为非法,甘地入狱。 

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

而这个时候,阿德勒已经完成了《自卑与超越》这本具有非凡意义的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

1、自卑与优越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争取优越感。例如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所以人类需要比其他生物更多的团结与合作。但是有些人却制定了错误的目标,使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将他们的努力转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除不谈。例如缺乏勇气的人,因为不觉得自己强壮,所以他们总是逃避困难,透过避免战斗,他们得到一种比本身更强壮与聪明的感觉,这种优越感是他们用来逃避自卑感的方法。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2、合作贡献

阿德勒强调合作及奉献的价值,认为:个人的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如果一个人的理性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他会为了这一目标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行为相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适应次目标的种种技能。确定了这一人生目标后,个体便自然而然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一个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生活中所有的难题都离不开合作。而所有的合作都要以为人类谋取福利为前提。只有一个人明白生命在于奉献,才会有勇气去直面困难,获得成功。

以下为个人观点:

合作与奉献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驱动。

但是,如果缩小格局,具体到人的自身来说,这样的广义的概念却不容易被人消化,很难成为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

对于个体来说,利已比利他更复合个人生存属性。合作,也是人做为社会动物为了更好生存的行为,而奉献则是更深层次的满足了人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所以,合作奉献的本质也许还是利己。(个人见解)

有句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合作是建立在尊重自我感受的基础之上的。同自己观念不和的人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强硬的合作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压抑自我,另外一种可能是不欢而散,造成更坏的结果。

我们需要学习与他人合作。但是,做一个一个个体,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未必可以在任何环境同任何他人保持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合作的行为同个人的原则与底线相冲突时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贡献也是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课题。首先,奉献是一种快乐。但是,奉献与自我之间应该如何调和,奉献如何把握尺度?

比如,一个女人,为了家庭奉献所有,完全牺牲自我。如果,最后的结局是丈夫出轨,净身出户,这并不附和作者说的奉献他人,自己也可以获得幸福。

人生的终极意义真是奉献吗?奉献与自我之间应该如何调和呢?作者并未给出答案。

合作与奉献自然是人生中永恒的话题,但,这样大的概念应该更全方位的去分析解读。普通人看待实物也不应该单纯地只从这两点出发。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应该在坚持准则的基础下,尽量与他人做好合作。但是,不应该强硬地去追求合作的结果。

3、关于婚姻

作者认为:爱的结果就是婚姻。爱河婚姻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主要体现方式就是用身体去吸引对方、双方繁衍后代进而相伴一生的行为。爱和婚姻都需要合作,这不单单是为了双方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

婚姻应该是平等的,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快乐和幸福。婚姻中的经济支撑方并不能因此成为家庭婚姻的主人。养育孩子和做家务应该被认可贡献价值且不低于经济贡献。

以下为个人观点:

1932年的阿德勒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而在我神州大地的某些地区,对家庭主妇的家庭贡献仍视而不见。

作者本人的婚姻视乎也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Raissa Timofeivna Epstein)结婚。他们生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其中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和库尔特(Kurt)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

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以至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

但是,阿德勒关于婚姻的某些观念在今天来看,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86年。

比如,阿德勒认为:婚姻的主题是生育孩子,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个人认为,婚姻的本质仍旧是爱及陪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其目的并不是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而且,随着经济及道德的发展(对,道德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婚姻的制度可能消亡,而永恒不变的仍旧是爱。

如今60亿人口的地球,面临的更多的是减负,而不是增加人口负担。孩子的出生已经不完全算是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了,也可能是负担。

阿德勒的生平: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阿德勒5岁时上小学,9岁时进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过的中学。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

1895年,阿德勒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维也纳医学院实习了一段时间。1896年的4月到9月,他应征服役,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1897年到1898年,他又回到母校深造。 

所以,在他的观点体系中,可以看到自身经历而推举的例子。阿德勒更多的是从个人经历出发,发展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

本书作者阿德勒曾追随精神学派领袖 弗洛伊德 ,但后期两人观点分歧,而关系破裂。

1899至1900年他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成为好友。不久,他又和威廉·斯特克尔一起《心理分析汇编》的编辑工作。

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所以,阿德勒强调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人道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

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我们爱恨交织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深入分析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的无意识。它略显神秘,也十分有趣。然而,他们总被诟病不够科学,甚至有很多宗教色彩,也成了心理学界污名的来源。如今,精神分析学已经更名为心理动力学,结合了最新的哲学思潮而有了新的发展。精神分析学开源于弗洛伊德,荣格曾是他的王储,阿德勒也曾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后来,荣格、阿德勒皆因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而决裂不再相见。弗洛伊德专注于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荣格则研究集体潜意识,关注于遗传带给人类的印记;阿德勒着眼于家庭内部关系,以人为本,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写在最后的话

那些想通过方法论来改善自卑心理的朋友,在这里可以止步了。作者仅阐述了性格在幼年时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孩子的不健康心理状况。

如果你是一个超过18岁的成年人,在这里,只能找到自卑的原因,找不到改善这种情况的办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