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八佾篇》的最后一段。是孔子的感慨,“吾何以观之哉“意思是这叫我怎么看得下去?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孔子这样失望呢?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简译:身为领导却对下级不宽容,出席有仪式的场合态度却很轻慢,亲临丧事,丝毫没有悲伤感。这些人叫我怎么看得下去?
1.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何孔子会如此感慨?主要是这三种行径其实都指向了一个意思:违礼。孔子毕生的信念和追求就是希望能恢复周朝礼制,实现大同世界。因此他也不断的身体力行,走在以礼教化和治学的路上。孔子所推崇的礼并不是繁文缛节的旧礼,从他提出废黜活人祭祀,开办学堂招收普通老姓(以前的办学都是官学,以富商和官宦子弟为主)等改革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变通的礼学者,并不因循守旧。
2.说到违礼,不得不谈到一个话题,礼的本质是什么。在《八佾篇》的开头就有讲过礼的本质是仁。所谓仁者爱人,一个怀有仁德之心的人一定拥有一颗慈悲、柔软的心。正如我喜欢的作家庆山所说:如果心里有僵硬和狭窄的感觉,一定是慈悲心不够,不够有同情心。
3.居上不宽。简而言之就是德不配位。就像有一些在高位的人,因为人品也好,心胸也好,阴暗的癖好也好,都是德薄而位尊的表现。最近曝光的阿里高管以招聘为由聊骚(包养)年轻女孩,某上市公司研究法律的高管鲍某性侵养女等案件无不例外有此特征。他们把在“高位”看成一种资源,殊不知修行不够,从高位跌下来摔得也会相当惨。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也出自孔子,这是他在为《易经》注释的时候说得话。再一次被孔子精妙的言论所佩服。
4.为礼不敬,临丧不哀。说得是走形式主义但不走心。他们中大多人把这些仅仅看成场合,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即人到了或者“礼“(礼金)到了即可。若真是这样还不如做得坦荡一些。大可不必强颜在场。把“形式”做足,把心带走。现代人时间都很宝贵,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倒也觉得未偿不可。
5.《八佾篇》的开头讲了林放问礼之本的故事,得到了孔子的大加称赞。“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真正的礼是走心,是注重内在体验而不是表面仪式。
6.就像交友,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能一起吃饭,唱K,游山玩水的朋友很多。但是能深入交流的人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越喜欢阅读就会越爱上阅读这件事一样。因为每阅读一本书都是一场内心与灵魂的碰撞与交流。这是一种高质量的走心。凡是走心的东西才能让你体会到幸福、愉悦。
很庆幸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阅读了一万本的书的朋友。涉猎之广泛,思想之深奥,为人之谦逊。实属宝藏一块。就像他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
关于转载问题,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坚持码字的我又回来了~~
欢迎大家来此小憩~~
每天读《论语》现在坚持在做一件小事
《那些遭受过童年逆境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樊登读书最触动我的一本书
《夏摩山谷:一场关于前世今生的遇见》庆山最新作品书评
《人物|安妮宝贝:陪我走过的那些岁月》我写作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