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21天挑战赛
一直跟橙子成长的伙伴应该比较熟悉:从最初的7-2-1法则,到押金激励制度,再到后来慢慢地发现,这个每一次都有固定一批人加入,同时混合进一部分新鲜血液,所谓帮助大家克服拖延症的组织,逐渐有了一种味道:每次一进群,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你也在呀”,时间久了,就会听到伙伴们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大家在一起学习,我渐渐感觉到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前行的力量!
后来我想,这种味道也许就叫做陪伴。
橙子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更科学更一击即中的方法论和成长路径,我们正在为大家搭建这样的屋檐:天南海北,你的伙伴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成长。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能为其中一部分伙伴,提供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挑战自我——“21天结构思考力挑战赛,便是基于往期押金群规则,结合结构思考力严格的课后练习要求,从人数、规则两个方面做了创新变动的一次挑战活动。”
已经听过课的伙伴看到这句话有没有想到《结构思考力》第二章第三节的“一句话概括万能公式”?是的,我就是这么学以致用。
那么参加21天的伙伴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呢?
作为第一次尝试,我们只开放了300个名额,在这个活动中,学员严格遵循着每日打卡、每周作业、群内课程讨论,获得学习反馈的规则,目前群内的活跃度是这个样子的:
每日打卡率:99%,每周作业完成率:93%,第一周挑战成功率:96%
21天挑战赛的规则:
¥200元保证金,作为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入群承诺
21天每日一结构打卡,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每日打卡内容,中断一次扣¥50保证金,扣完视为挑战失败将被淘汰出群;
3次【结构思考力】课后任务书,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扣¥100保证金,扣完视为挑战失败将被淘汰出群;
在这样高要求的规则下,群内伙伴的挑战自我淘汰率只有4%。第一周挑战情况统计后,有八位伙伴遗憾离场,跟几位聊过后,有一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完钱就释放了焦虑感,挑战的责任逐渐被遗忘,跟逛淘宝想象自己曾经拥有过一样,过程中体验到了那种自以为的挑战,结果反而不重要了”
“第一次作业没有完成后面继续就会觉得很难,跟减肥一样,一旦懈怠了几天,后面就很难坚持了。
第一次设置挑战赛活动,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有的学员还没看清规则就赶紧报了名,后来既没有主动寻找组织入群,被组织千辛万苦找回后在群内也不能接受挑战赛的严格学习规则”
“报名后发现没有时间参加每日打卡和每周作业制作,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吃后悔药申请退出”
“或者有的学员因为加班、出差等原因没能完成当日任务或作业任务,希望能网开一面”
……
但,以前都会被原谅的理由,这一次统统没有被接受。
因为橙子希望,除了能为大家建立一个陪伴和温暖的学习环境外,还能带领大家养成强调规则的处事意识。而不是让大家在橙子享受了特殊待遇,离开后却要面对另一个规则统治的世界。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这样的反馈:
@舞倾城:瑶言的点评跟精辟。有这样的学委在群里感觉超幸福。就像能听到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能参加到这个训练营也是2016年一大幸福的事情啊!
@Jessica Peng老实说,我还不是很会玩这次挑战赛的玩法,看到小伙伴输出各类的话题,就跟着把今日最想表达的东西发出来作为打卡内容,但是打卡内容似乎与训练主题没有关联,但是今天被指导后,用三句话讲清一件事就知道如何落地了哈
所以,想再次跟大家谈一谈,为什么要这样学习结构思考力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许你不知道是谁说的:人生而自由,此后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约论》卢梭
规则的建立,是用来维护大多数的和平,对大多数的我们,思考遵循规则,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规则统治的世界。
为什么要打卡:
格式帮助大家做结论呈现,希望借此引导大家开始真正的思考。21天不足一个习惯周期,但可以带大家慢慢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逻辑化思考的习惯。
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后来习惯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真正的思考,去理解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生活,提高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
但很多时候,只是打卡并不能体会到自己的反思是否是科学有效,橙子的学习委员和组长被安排给各位用心打卡的伙伴反馈,但在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前,大家可以先做自我反馈和主动给他人反馈。
前几天看了写作组搭档写的一篇写运营的文章,说课程运营真正要关注的事,是用户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我工作完了以后,也会像晓玲那样到大群里跟大家聊聊天,给发到大群里的学员打卡反馈,想到了一些小建议就公然地发群公告唠叨提醒,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