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2学前本 欧阳芷境 2022404126
之前看了一个博主对万柳书院少爷现象的见解,这也让我想到易烊千玺之前的事件吧。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都是优绩主义的推崇者,我一直觉得“努力便成功”,如果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会把问题归咎于不够努力。但在看了这么多事情,从多角度来说,影响“成功”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而提倡“能者多得”的优绩主义则忽略了这点。
它助长了精英的傲慢,剥夺了“失败者”的尊严——伴随而来的文凭狂热,则使学校脱离了育人的功能,变成一种分类机器与“精英资格”的认证平台。
优绩主义通过把努力和成就挂钩,从而合理化和抹杀这中间巨大的系统性的教育机遇的不公平。意思是普通人不成功不等于他们不努力,而可能是因为一些资源的差距而导致他们的失败;富人成功不否认他们很努力但还有很大因素是因为有资源的加持。不成功的人不应该否定自己,而需要接受自己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失败。
但也不需要用就是完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公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成功。大家一边是出于面对靠努力来改变自身阶级命运的不公平,但是又一边用他的努力谦逊等大多数人都有的品质来等同且合理化他拥有这么多别人没有资源的事实。
一个好的社会,“成功”的定义需要重新得到审视,教育机构不该作为分类和筛选机器,而应回归“育人”的本质。如今没有被认识到,所以仍然可以说是一个苟且下去的方法,继续较高效且平稳的选出人才,正如之前那样,如果有一天被完全认识,抑或发现了更好的制度,并完成转化,就请那些领导革命的人将优绩制度拉在聚光灯下,被世界所批判,欢呼着,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阴影,学生的课本上浓墨重彩的把它描述,就这样在漫长而黑暗的井里蹦跳,自以为跳出 黑暗终见光明,却只是跳进了另一个井口罢了。等待着又一次变革,又一次自以为是的超脱与庆贺。
学习本身就是一场不断崩塌又自我重建过程,公平永远存在,只需拉到漫长的时问长河,历史,社会只是轮回罢了。桑德尔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是弊大于利的,他会使中国无数的优绩主义失败者在假自由民主的推动下找到片面的情感宣泄口,造成一定的社会动乱,但是应该不会产生过大的波澜,但更可怕的是埋下的伏笔,中国的漫长的历史,人民路有片面的思想,无一不在推动中国走向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