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参加家族聚会,亲戚家里有个上大班的孩子刚开始学算数。戚就逗他,问他5加4等于几呀,他就开始一根根数手指:1,2......8,9,等于9。然后亲戚问那4加5呢,他又数了一遍手指说9。亲戚再问5加4呢,他想了想还是伸出了双手,又开始了:1,2,3,4......大家都被逗乐了说,这小孩做算术题怎么这么好玩,还得每回都数一遍手指啊。
其实用手指来计数是很多孩子刚开始接触算数题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家长小时候学习也经历过掰手指这一阶段。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通过这种具体的实物去进行运算是符合他们这一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的。有一些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上小学了,每次碰到计算题还是要用手算,总是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但是不让他数手指他就做不出来,真是让人着急死了。
孩子出现这样的学习问题首先是因为他的数感没有培养起来,计算能力不好。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建立起来。
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是通过实物在脑中具象化形成概念之后,再通过这个概念去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
3岁前主要靠感知实物动手操作来发展认知
3岁后可以把具体的东西迁移到脑中形成画面形象
6岁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开始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刚开始学算数的孩子很容易理解1个苹果加上1个苹果就有2个苹果,却没有办法回答1加1等于几。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难以理解抽象化的字符公式。
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幼升小题目是怎样考察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
问题一:一楼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呀?
问题二:我们先去一楼第一间房间去找小兔子玩, 它在哪里呢?
问题三:二楼第二个房间的小动物左手边是谁呀,可以帮妈妈找到它吗?
这三个问题是递进的,第一个问题只有楼层数的单一条件,而第二个问题有楼层数和“次序”这两个条件,第三个问题是再加上了左边这个方向性这个条件。
孩子首先要知道楼层是什么,并且要能够把具体存在的楼层和问题中的抽象化的楼层数对应起来。
然后孩子还要从老师问题中找到有用的条件,才能分步骤地推理出位置:先上二楼再数到第二间房,最后找到左手边的小熊。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难度会不断增加,比如说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这些高年级的知识点是很难再依赖实物帮助理解的。
所以在孩子抽象思维发展的敏感期(4-6岁),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避免孩子在学习中习惯性地借助实物作为载体,过度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导致孩子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受限。
怎样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思维
1.生活常识的大量积累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孩子不知道楼层是什么,那他是没有办法在将楼层数具象化的。
同样,孩子对老师说的”小动物“的这个抽象概念是基于他对小兔子、老虎、牛、小鸡等具体生物的认识。
家长在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时候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身边的事物,当孩子头脑中有各种直观形象的时候,才能慢慢地把摸不到的概念性的东西和他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无形的事物具象化。
比如说,让孩子用手触摸冰块,让他理解“冷”这个概念,让他看彩虹,理解我们所说的“五颜六色”。大量生活常识的认知才能铺垫抽象思维的建立。
2.锻炼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提取是孩子建立抽象思维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高效的信息提取有助于让孩子略过无关信息捉住最有用最本质的部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不同:
3-4岁的孩子容易理解单一条件的信息;
4-5岁的孩子可以理解两个条件的信息;
5岁以上要开始学会分析多条件的信息。
比如说“二楼第二个房间的小动物左手边”,6岁的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和4岁的孩子进行表述时不能在一句话中给出多个信息,应该先问:“二楼第二个房间的小动物是谁呀?”等孩子回答“小鱼”之后再问“那小鱼左边是谁呀?”
家长在锻炼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给过多信息导致孩子理解困难。
3.让孩子学会将抽象概念应用于生活
孩子的探求欲望是很强的,家长在培养孩子抽象思维的时候可以假装自己不懂,让孩子引导,从而鼓励他自己去研究发现,把自己理解到的抽象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
比如说去商场的时候,边带孩子逛,边和孩子说“这里是一楼,是不是有很多玩具卖呀?然后我们一起到第二楼,这里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哦。这里是三楼,都是好吃的呢。”
先让孩子通过玩具,衣服等实物了解到不同楼层的功能,最后再问他:妈妈饿了,这时候我们要去哪一层楼呀?为什么呀?”
当孩子可以将一个学习到的抽象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完成了一次自主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