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14岁少年,被母亲掌掴后,纵身跳楼身亡。看完详细视频后,更加地痛心。
9.17日武汉江夏一中学, 三名学生因玩扑克被请家长,其中一学生的母亲冲到孩子面前就是一耳光,孩子本能地抬手一挡,之后放下手、低下头。母亲接着又是一记耳光,孩子这次没反抗。随后,母亲变本加厉掐住了孩子的脖子,还不停地骂着。有人过来劝,母亲离开了。之后,孩子在护栏边停顿了几分钟,便一跃而下,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留下的除了同学惊愕的表情,还有母亲的嘶哑和痛哭。然而,这场闹剧一开幕便无可收场,除了谢幕,没法重演。
看剧的人,各抒己见。有人责怪孩子太脆弱,经不起一点儿挫折,太自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人责怪母亲太苛刻,只知道当众责骂,不给孩子留一点儿情面,活该痛失孩子。然而,哪有与生俱来的完美父母和完美孩子呢。该责怪的不是轻生孩子,而是让孩子轻生的教育吧。
说到此,想起每家每户各不同的夫妻关系。相处和谐的,大多是彼此信任与相互尊重的。但凡心生罅隙或角色倾斜的,便很容易滋生矛盾,争执吵闹。不是计较谁为谁付出得更多,就是艳羡谁谁家过得更好。久而久之,便找不到在一起的初衷,视而不见他或她的珍贵之处。 能妥协的姑且凑和一下,但少不了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不能妥协的便分道扬镳,各归各家各找各妈。
母子相处也是如此。最初的成长总是能带来无限喜悦与期盼,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便越来越不可控,总觉得孩子的各种表现不尽如已意。于是,开始埋怨、开始责骂、开始嫌弃。就像艺术家看着自己的作品,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专属物,非得遂了自己的心意才成其为好作品,那些怎么看都是败笔的,恨不得毁之而后快。作品可以重塑,孩子哪能重生呢。
即便是有了母亲的血脉、怀胎十月才得以成形,有再造之恩,但从脐带剪断分离的那一刻开始,便无主次之分。孩子接受养育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与满足,成长路途中的陪伴也如同在见证自己生命与梦想的延续。这期间的爱与被爱都是相互的。谁也不是谁的主导,谁也不是谁的附属物。然而,沉浸在养育功德中的父母总是会居功自傲起来,总喜欢端着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子,以家长的身份理所应当地向孩子施压、显威,仿佛这样才能彰显他的劳苦功高。但越是这样,越难和孩子和平地相处。就像古代得民心者为仁君而非暴主一样,孩子也需要被平等地对待。他们也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被需要。
我们常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却鲜有人能对出下半句“已所欲、乐施于人”。想想自己在与朋友相处时,如何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何期盼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如何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与理解。那么,也请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吧!和孩子像闺蜜一样地相处,既需要相互独立,又需要相互依赖。可以分享喜悦、快乐,也可以述说委屈、不安。遇到让自己丢面子的窘境时,也请考虑下对方的面子。当自己觉得愤怒与悲伤时,请不要迁怒于对方。多站在平等人的角度去平视自己的孩子吧,用心去经营与孩子的关系。这样,在他孤立无援的时候,能想到有你可依赖,有你可遮风挡雨,有你值得他惦念,便会很快打消轻生的念头吧。
愿这世间少一些轻生的孩子,多一些让他觉得人间值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