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对中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认识仅停留在入门阶段,但还是想谈谈两者。
中西方的哲学是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建立起来的,两者的哲学存在着许多差异。中方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是一种感性的,浪漫的。比如,最早在《易经》中指出“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只是指出“人念太极”,但是怎么得到这一观点的,便无从得知。与此相比,西方哲学便是理性的,逻辑的。西方的哲学家要论述一个观点,便会以事实为依据,通过逻辑得到。比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了论述“有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这一观点,便是先引入“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再借以这两个概念指出,那些理论科学是非直观非经验的,再推出所有科学经验都是以先天综合判断为基础的。这两种方式都各有优劣,而这种哲学的论述方式及其思想便是中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
再者,中方哲学是起于复杂,归于简单的。比如老子指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时便是先以“曲则全,枉则直”等复杂的事例,化繁为简,一语点中事物的本质的。而西方的哲学,便是起于简单,归于复杂的。比如康德,先由一些简单的生活事例,归纳成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再由逻辑推论出一系列的复杂的结论的。这也是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之一。
但是不管中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在诉说着,在追求着同一个真理。即万物的演变之道。中方最早在《易经》和《河图洛书》中有所提及,在《道德经》中则是点出本质。而哲学的形成应该就是人们本身对事物存在的一种思索吧。但是,不管怎样思索,追溯源头,思索未来,一切便是显得那样空洞,甚至连自己本身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这种无尽的思索,我可以说,至今也未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过去不曾有,未来也不应有。哲学家将其(事物的存在及其演变规律)归之为道,这便使“道”本身空洞起来。对这种事物存在的原因的无尽探索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科学——形而上学。并且,只要人类理性的存在,便会一直存在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也只是建立在西方哲学体系上的一种科学,中方哲学用形而上学来看是行不通的。比如,老子在提出道时,先在本论上提出“道可道,非常道”,说“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但他又说“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字之曰道”,这时,如果用西方的观点来看,便是犯了“二律背反”,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说的是,中西方哲学虽然是在探求同一种东西,但是试图以西方的观点来看中方哲学,或者是以中方的观点来看西方哲学,都是行不通的。中西方哲学因社会环境不同已与各自的文化融为一体。
现在时常有中西方互相指责对方的哲学体系,这是不对的。其实,当你把中西方的哲学著作有所了解之后,甚至是加上一些宗教,你就会发现中西方哲学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即是人性本身产生的对存在的思索,只不过是各自诉说这种观点的方式不用罢了。而哲学的产生便与人性的本源是分不开的。只要人类的理性达到了思辨的程度,这种无止境的思索便不会停止,那么哲学以及形而上学将在任何时代存在。
——写于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