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意识 触碰自由
很多时候,太在乎周围人的评价,比较容易活的比较累,或者活着活着就感觉没有方向了。
因为外在评价的标准是事无巨细的高标准并且复杂多变的。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外在的100%的满意和肯定。而且外在评价的标准的多变性,就像追热点一样,追起来是相当的身心俱疲。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过着世俗认为的不完美但是自洽的生活。什么是自洽呢?就是觉得自己挺好的并且还持续在慢慢变的更好的路上。
自洽的生活是自由的,但这是要穿过层层外在评价才可以获得的。路途遥遥,但是值得向前走。那么如何获得自由的心呢?
我的体会是:感受并尊重自己的天赋,鼓励内部动机,形成积极正循环。放下纠葛,弱化外部动机。
那我们先来看看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听著名心理学教授关梅林老师的课,讲述到了一个关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互相转化的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后,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点。 15美分还可以吧,孩子仍然高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驱动着孩子们玩耍的是他们的内部动机——开心。但老人通过给他们奖励的方式,成功地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金钱,而金钱又控制在老人手中。
相当于生生用奖励的方式把内部动机转换成了外部动机,再把强化一撤,什么动机都没有了。孩子自然就不在老人家门口玩耍了。
这个转化特别有意思,现在让我来尝试把老人和孩子的角色换成家长和孩子
家长:好好考试,考100分给你买糖。
孩子:努力考试。
结果,取得好成绩,孩子得到糖。
家长:好好考试,考100分给你买新衣服。
孩子:努力考试。
结果,取得好成绩,孩子得到糖。
如此几轮循环往复之后,外在激励效果递减。
家长:好好考试,考100分给你买糖和新衣服。
孩子:糖不想吃了,衣服也不想要了。妈妈,不给我买iponeX我就不学了。
家长:¥#&……&&
这个例子有点简单粗暴,不过背后的道理也是一样,现实之中相似的例子也在不停的上演。
本来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过程。结果,家长生生用奖励的方式把内部动机转换成了外部动机,再把强化一撤,什么动机都没有了。孩子也就不想学了。
武志红老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内部和外部评价体系。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事情做好时,他会有由内而发的享受感,这是他们做事情的巨大动力。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这可以称为“内部动机”。
所以,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在做事情,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而更多使用头脑层面的思考。
这又回到了提摩西·加尔韦对自我的定义上,也就是说,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做事情时,常是在自我2的领域内,也就是在潜意识和身体层面;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做事情时,常是在自我1的领域内,也就是在意识和头脑层面。
生活早已是杂糅的面团,内部和外部,意识和潜意识交织在一起。在生活中,慢慢的剥离外在动机的外壳,才可以触碰到内心真正的自由。
只有生命的源泉是来自内在的甘泉,生活才会酣畅淋漓。
最后分享一段鲁米的诗
如果你能摆脱与你自身的纠葛,所有天堂的精灵,都会屈尊将你服侍;
如果你能获利你野兽般的自我,你就获得了特权,去掌握所罗门的王国。
如果你能摆脱与你自身的纠葛,所有天堂的精灵,都会屈尊将你服侍;
如果你能获利你野兽般的自我,你就获得了特权,去掌握所罗门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