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加我微信,言辞诚恳,叫我老师,说写作遭遇瓶颈,困于迷茫,不知道是否要放弃,要我指教。其实,她说第一句话我就知道她是谁,因为看到她在我头条平台上发布的教程下评论过——应该是我教程的第一篇,大意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写作,结果此文恰好遇上她的瓶颈期,造成她开始怀疑自己了。
她在头条评论里说很希望我能给他指点二三,我也给予了回复,估计她当时还没看到,所以急急忙忙就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加了我的微信,有点求知若渴的意味,在这里替她加油,同时感谢她的厚爱。
其实,我知道她要的不是我的答案,只是给她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而已,因为她喜欢写作,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会坚持下去的。
当然,我也很认真地看了她的文章,发现了她的文字大致没有问题,只是犯了大多数的初学者会犯的一个错误——不舍。这样的错误我在刚开始写作时也犯过,甚至在我已经开始发表文章后,还在犯。
写作的不舍,包括文章内容的不舍,以及叙述用的词、句的不舍。
1)文章内容的不舍
写了部分与文章主题、中心思想不服的内容,因为觉得写得不错,舍不得删掉
明明文章是说一个人强身健体,拥有强大体魄后,获得比赛冠军的,却在叙述的过程中,写到了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等与此中心毫不相关的内容,而且一不小心写爽了,觉得文字写得好,形容用得妙,于是舍不得删,结果导致文章内容主次不分,中心思想被无辜弱化,甚至离题,让人不知所云;
2)叙述用的词、句的不舍
用了很多自得意满的修辞、象征、意象,弱化了主题,舍不得删
很多新手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文章里华丽的东西越多越好,于是堆砌修辞,象征,意象,以此来显示自己文字功底了得,却忘记了写作的本质乃是,叙述——所有的修辞、象征、意象等手法都是为叙述服务的,如果因为另外加入的修辞、象征、意象而导致叙述不流畅,弱化了主体,那就是舍本逐末。
事实上,一篇篇无中心、无思想、无内涵,读来寡淡无味甚至不知所云的流水文,大多数是上面两个原因造成的。
简,是汉语言的魅力。
成语文字简化的极致表现。就如形容一个人文笔很好,那用“妙笔生花”一个成语就已足够,就没必要用一堆比喻甚至用三五百字来描述——除非你文章的主题在于此。
古诗词也有这个妙用,如最常用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4个字就足以表达一个人面临的困境,以及绝境重生的豁然开朗。
总之,作为写手,你们要明白,就创作而言,好的文章大多数时候做的都是减法。高手写文,区区几十字,就能铺设场景,写活人物,构筑意境,让你读来如行云流水又浮想联翩。现摘抄一段作家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里的文字供诸位品读:
当一个人快死亡的时候,他会经历潮状呼吸。那是生命停止之前最后一段呼吸。汹涌极了,就像大海的声音。
这样的意境当然不是一般写手能够随手拈来,我相信作者本人也是灵光一现才写出来的,但这里不讨论她怎么能有如此奇妙而准确的比喻,我只想说,这段话简洁,生动,没有生僻的词句,寥寥数语,就给予了读者广阔而瑰丽的想象空间。
当然,在文章上面做减法,并不说明写作更容易,恰恰相反,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如词语,短剧,成语,古诗词),你就不能把减法做好,只能长篇累牍地啰嗦,堆砌,最后导致杂糅……
所以,以后修改文章时,注意看看是不是“不舍”的毛病又犯了,如果有,就要当机立断,大刀阔斧,该删的删,该减的减,才能让你的文章精炼,好看。当然,如果你实在舍不得彼时突发奇想出来的好词句,那就复制下来,存着,下次哪篇文章用得着再写进去就是了——我就是这么干的。
写作,学会减,才是真本事。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愿你们舍得去掉一些细枝末节,文章写得更好,生活过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