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
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叔本华
今天我看了一点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合上了这本书,我好像对“幸福”这个词好像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幸福是什么?是午后暖阳下的一杯热茶;是听一场偶像的演唱会;是和好朋友一起出去逛街,在熙熙攘攘的地方疯上一天;还是一顿妈妈做的饭;亦或是爱人的一个吻?
幸福这个词,它包括的范围可是太大了,而且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眼中的幸福就是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下午,安安静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而大叔在书中告诉我们,人的幸福应该是“人的自我”,也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思想等等。人的个性是最难改变的,也是最可靠的。诸如财富,地位这些所带来的快乐,是微乎其微的,是最容易失去的,而且从本质上就不能算是幸福。
他也十分详尽地为我们指出了,威胁人类幸福的两个是苦难和无聊,苦难就是受财富的影响,在客体上,威胁了人类的幸福。无聊,则是人类在拥有财富后,在精神,也就是在主体上威胁人类的幸福。对所谓的财富,把持得不正确,便会坠入这两段,变得不幸福,永远生活在灰色之中。我们的生活,实际就是在这两者之中,或强或弱地上下波动。并且,大叔在书中将聚会以及饭局归类为一个人由于精神的空虚,为了填补自己而为的一种活动,得到的只能是快感,并不是幸福。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 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我没有大叔那么高深的哲学才华,我很难理解他的思想。但我同他一样,并不认为过度的享乐,是人的需求。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远离人群,深刻地体味孤独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拥有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人在不孤独的的时候,是无法思考的,而不思考就会导致一个人庸庸碌碌地生活一辈子。“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大概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我眼中,人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物种,人类现在仍走在深度社会化的道路上。我很难说大叔远离人群的思想,是一种退步还是进步。至少,我认为人人都会有不足。所以,我们需要社会,社会也需要我们。即使,社会从不存在,且也只是为了构成更大的人类群体,扩大生产力而被构想出来的而已。但是,人类社会对人类这一物种的贡献我们是不能无可厚非的。
但大叔告诉我们人获得的幸福,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乐趣的重复,人就是通过对乐趣的掌握与学习,来获得幸福。他还将乐趣也就是享乐的方式,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能力所带来的乐趣,例如饮食、消化等;第二类是发挥体力带来的乐趣,如散步、跳跃、骑马等体育运动;第三类是心灵感受的乐趣,包括观察、思考、阅读以及哲思等。但他还是着重强调第三部分,因为那是人类所特有而且也是最出众的。这第三类的乐处,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若要是更得到更加深入的乐趣,常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其中也包括我。
毕竟哲学家是孤独,普通人是庸俗的。作为同为俗世里的人,我们不妨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劈柴,喂马,周游世界,去享受在俗世的乐趣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