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是性驱力与破坏欲。
而咱的中国胃说,是吃。
亲朋好友聚会,来一顿庭院深巷里的私房菜,聊聊过去的故事;
高端商务洽谈,上一桌高端大气的满汉全席,比格往高不能低;
对于咱们吃货来讲,有啥事儿是不能坐下来吃顿饭好好说清楚的呢?
——如果有,那就两顿。
如果还有,那就续摊儿,吃他个五六七八顿。
毕竟,胃和心灵总得有一个是满的呀。胃就住在心的隔壁,胃空空,易伤心。
世间万物,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思念是有味道的,不信你仔细闻——
对故乡的思念,是晚饭时分村庄里燃起的袅袅炊烟,有米饭蒸腾的雾气,也有家常小菜的香气;更有不怕巷子深的酒气;
对朋友的思念,藏在一起吃过的宵夜喝过的啤酒里,有红艳艳的麻辣小龙虾,有路边摊儿上的烧烤,还有世界杯的深夜一起嗑过的瓜子儿果皮;
对恋人的思念,躲在寻常日子粗茶淡饭的生活轨迹里,有便宜大碗的牛肉面,有生病时ta端给你的白粥,还有吵完架之后ta给你带上楼的樱桃。
对吃货来说,记忆大多与吃挂钩。跟朋友扯淡的套路,基本从“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吃疯狂烤翅那次···”开始。我们在回忆某个场景某个人的时候,总会条件反射般想到那天吃到的东西。当思念涌上心头,要么约上另一位主角旧地重游;要么,一个人回到老地方举杯泪流。食物,因为陪伴的人物和当时的心境不同,也就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对吃货来说,认识世界也是由吃开始的。刚出生时哭着求奶吃就不必说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代表的食物出现。童年的糖葫芦大大泡泡糖,高考冲刺时灌不完的速溶咖啡,大学时期荣登第九大菜系的食堂菜,就业后喝不完的各种酒局。
跟火车的汽笛声相似,“逛吃逛吃,污~”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狂哧狂吃,污~~~~
对吃货来讲,旅游,就是到别人已经吃腻的地方去尝尝新鲜换换口味。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武侯祠,重庆的磁器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对于吃货,交际也往往从聊吃的开始:
“你哪儿的啊?”
“我东北那嘎哒滴。”
“啊,我知道我知道,东北锅包肉嘛,好不好吃?”
“那还用说?艾玛老香了~”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特色菜系聊到地方饮食文化差异,再深究其背后的环境因素,顺便再分析一下当地人的性格。从此,聊天不再尴尬。一顿闲侃下来,对方是什么样的脾气个性大可窥见一斑,大部分内容随之门儿清。
对吃货来说,舌尖是读取记忆芯片的主机。尝到什么味道就存下与之相关的记忆或读取之前存档的回忆。所有的情绪都在送进嘴的食物里,所有的深情都藏在酒里。看上去最豪放洒脱,实则恋旧又深情。
以吃货之名,讲些故事给你听~
Ps:先占个坑,不错就写个吃货系列。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