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我写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被“书报文摘”公众号收录,发到《每天十分钟,一起学写作》写作群内,群友纷纷为我点赞加油,很感谢群友的支持和鼓励。
大家在群内热烈讨论写作技巧问题,有人说现在写文总是写无可写,不知从哪儿写起,还有人说写文章总偏离主题,写的很自嗨而不自知。
看群友所遇问题我以前也有,只所以文章能发表,我想应该是文章符合该公众号的调性,15号我刚看群友发的链接,就试着翻看该号的旧文,内容多以生活情感为主,心中有了定位想投稿,那就要求自己从生活方面着手去写。
其实我们经常接触人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和周围的见闻不计其数,越是熟悉的人最容易忽略他们的可爱之处,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往往最亲的人如果让你写,有人竟然写成熟悉的陌生人。为什么?
正因为特别熟悉,而忽略很多细节。如果你有心去发现、去观察,越是熟悉之处,更应该在心中想像时,马上想到对方的谈笑和说话语气、或者动作配合。如果再加以内化,把人物描写着重于细节刻划上,你的文字才有感染力。因为一句话谁都会说,但如果把一句话写得有味道就必须加以想像,对方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如何把握,记住一定要多用动词。
因为动词最能体现人物形象,一个动作当被你赋予灵性时,这个人物形象是很生动站在大家面前的,就好像和你平时聊天一样,你只要加以雕琢,用细微之处的笔墨着重突出,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我写母亲的一段话:
这一句是我母亲平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我当天回家正好碰到父亲在题字,从两人的对话中,让我感受到母亲以往的行事风格,人的需求在达不到心里目标时,就会露出真性情。我把这句话提炼出来,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给文章增色不少,很生活化。
多用动词,除了给文章增色,还能起到烘托整篇文章的气氛,从动作中你能看到什么?悟到什么?把你的感受溶入字里行间后,大家读的是情意、回味的是温度。不但自己写时感情充沛,而且让读者看了也很有画面感。如《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片段:
当时我看到父亲每题完一幅字,母亲就小心地拿起、放下,然后再拿起、放下,这种重复的动作看似很一般,但我把母亲那种拿与放的动作认真揣磨了好几次,写时又在脑中过了好几遍才落笔成文。
文字不在多,贵在简炼。写出小而美的文字,让人读了有趣、想看,说明你是在用心写,这也就是鱼老师文章中说的“走心”。凡经过自己反复推敲的字词,读起来都很流畅、舒服。
其实在十分钟小打卡写作,鱼老师每解锁一关就分享一篇小文,不知道大家仔细看没。老师的文字都很朴素,不做作,很真诚,读了让人非常舒服。所以我一直追求鱼老师的写作风格,不华丽、不造作,用真情实感打动人;不哗众取宠,守本心,做自己,写好文。
我们都在热火朝天聊写作最佳时间点,有人说白天、有人说晚上,但我喜欢晚上在家安静地写作,不受外界打扰。而鱼老师不知何时冒泡,看到我回复群友的话,鱼老师忍不住出声:比如我现在一般要求自己在吵闹的环境里写。
确实如鱼老师所说,他现在写作能置身吵闹环境中而不受干扰,让我们大为赞叹,这得经过多少磨练才成就他今时今日的气定神闲。
我需要时间和改变!
看到鱼老师出现,大家纷纷请教写作问题,鱼老师也一一解答。我把最近写作方向和疑问提出来让老师指点,并把昨天看他公众号文章写成复盘文截图给他,老师快速回复。
我没想到水清亦有鱼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去读我的文章,很感动。在小打卡的99关,看到有的老铁被鱼老师点赞点评,我很羡慕。但写作人那么多,鱼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
99关下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没得到鱼老师的青睐和关注,虽然失望,但内心很感激鱼老师设置的99关闯关打卡,确实让我进步了、提高了、也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
鱼老师说:找自己擅长的几个点,先试试看。比如【故事】【职场】【小说】【爱情】【鸡汤】。类似于这样,每一个都尝试下,看看自己最适合写哪个。
我很喜欢老师的写作风格,特平易近人,但总也模仿不来。
鱼老师回复:要多经常写故事,我的那种风格,是建立在经常写五谷杂粮的故事拼起来的。写多了后,就会那个样子。
他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故事其实不好写,因为找不到切入点,而且中间不容易描述。
特别是描述完整,还得花点功夫。衔接、逻辑、废话都要注意。多试试写一些小故事,写的多了,表达流畅了,就写起来会很舒服了。
我把现状说给老师,鱼老师帮我分析后回复:
这是一个启发式的写作方法,我得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照鱼老师的话做,准没错!
看来我前期尝试写故事和小说,理论上没有错,任何文章都离不开说理和讲故事,有时讲理太多,不如用心讲故事。因为现代人大道理都懂,最不愿意看你长篇大论去讲理,反而更喜欢感性的方式听故事。
作家丹妮曾说过:“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小伙伴们,听了我的碎碎念,你们是不是也可以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