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这句很好地诠释了——只有在低谷时期坚持住,才能不期而遇柳暗花明的美好!
如果面临现实的残酷我们彷徨、迷茫,那么,加之生命中注定面对的悲惨命运,平凡的我们,又当何去何从呢?
美国著名作家克里斯蒂娜,用一本《孤儿列车》,告诉了我们答案。此书号称美国版《平凡的世界》,一经问世,销售屡屡位居榜首,深受多国读者好评。
克里斯蒂娜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两位孤女宿命般悲惨的童年,痛入骨髓的悲欢离合,一幕幕令人潸然泪下。
人生实苦,道阻且长,唯有找到勇气自渡
妮芙与薇薇安都是失去亲情与温暖的两位孤女。
童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桥,编制着无数的童趣与快乐。而莫莉,萦绕她的,是一个人居无定所的漂泊。妮芙,至出生,缠绕她的就只有煎熬的生活。
莫莉的童年——孤苦、漂泊
莫莉的童年支离破碎。一场突然的车祸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戛然而止了一星半点全来至于父亲给的幸福。她的母亲沉迷毒品,没能给家、给她足够的照顾,和母亲在一起时,她也常常在一片狼藉的家里找可以饱肚子的食物,父亲离逝后,母亲堕落进了监狱,属于她的家,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等待她的此后,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寄养家庭,至十六七岁,她已住过十几个寄养家庭。她渴望归宿,而现实却逼着她习惯天降横祸,她渴望爱与被爱,事实却逼着她习惯旁人的诟病和指责,她渴望肯定,周遭感受到的只是冷言冷语。
多年的历练让她悟出,带上特立独行的面具来伪装强硬,柔软的内心才能有所依傍,前行的勇气才不至于被血淋淋的现实啮噬。无论她的哥特妆有多不合群,但至少她缩在这个强硬的龟壳下,有了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步稳健向前的勇气。
她的意识和行为或许有那么一会被上苍左右了,她偷了图书室一本破旧的《简爱》,或许一切只为安排她到薇薇安的阁楼上来受罚吧!
她与薇薇安相遇时,薇薇安91岁,她17岁。
为处分她的偷盗行为,学校惩罚她做5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即整理薇薇安家的阁楼。
整理阁楼时,恰逢学校布置了论文——采访身边人带有历史色彩的搬迁、舍弃经历。表面粗枝大叶、吊儿郎当的莫莉,实则内心细腻柔软、敏感善良,她发现垂垂老矣的薇薇安,整理阁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整理,而是借着触摸每件物品,在感怀那已逝去的往昔。她采访了这个有故事的老太太。
薇薇安借助阁楼上一件件旧物,如帷幕般揭开了她坎坷前半生的生活。
薇薇安的前半生
蜕变之前的薇薇安,名为妮芙,出生在一个爱尔兰海边的一个小村子里。
原生家庭——穷苦、堕落、缺情少爱
父母对子女天经地义的爱,对妮芙来说,也是极奢侈的。
她的父亲,没有一份能养育他们六口之家的稳定工作,家里的日子非常清苦。全家挤在没有窗户、没有暖气的小石屋里,整日能下肚的食物几乎只有嚼不动的土豆掺在寡淡的清汤里,连刚出生的小妹妹梅茜,也只能给她喝糖水熬的燕麦粥。父亲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来改变窘困生活,整日以买醉来逃避作为父亲与丈夫的责任。
她的母亲,天性软弱,面对嗷嗷待哺的4个孩子,面对固执自私的丈夫,她不知所措,她情绪低落,她选择整日以昏睡逃避现实,连基本的家务也不理不管,在妮芙学会做饭之前,他们常常是把土豆从罐里倒出来就吃掉。待薇薇安长到八九岁,母亲便指望她做饭、做清洁、照顾两个弟弟和初生婴儿梅茜。母亲不甘贫穷,但她反抗现实的方式是经常倒苦水、经常哭、经常和连续接济他们一家的祖父、祖母吵架!
她的祖父母,一样非常拮据,只买得起廉价商店假首饰,买个鲸骨梳都得替人缝补4个月衣服。他们接济、袒护、宠爱、怨愤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又不怎么容得下儿媳。媳妇怒怼她的一句“被母亲宠坏的男人,对她妻子来说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成了祖父母卸下拖累,送走唯一的儿子一家人到大洋彼岸的导火索。
父亲带着亲戚拼凑的越洋费用,怀着无限的憧憬,携着一家人,坐上了开往纽约的轮船。在新的大陆上,没有一点冒险精神的父母,承受不了移民的屈辱和妥协,父亲的碌碌无为、醉生梦死,母亲的消沉萎靡、浑浑噩噩又故态复萌,一场意外的火灾永远结束了父母整日无休止的争吵,结束了他们这个家的生命。当妮芙从沉睡中醒来时,发现父亲死了,两个弟弟和小妹妹梅西死了,母亲也进了疯人院。
人生之苦有什么比一个9岁的妮芙漂泊在一片新大陆上失去所有的亲友痛苦呢? 然而被命运之神全然遗忘时,为你关了一扇门,另一扇窗,有时也是会忘记打开的。
火灾过后,她成了社会的包袱,被送去了儿童援助协会,没有一个成年人同情她的遭遇,关怀她的将来。她被命运推搡着上了一辆孤儿列车,接受沿途各式人家的挑选。
妮芙9岁了,是个不容易被大多数人家接受的年龄,脸上还有累赘的雀斑。收养做子女,年纪大了,难以培养亲近感,作劳力使,又太小了点,承担不了过多的家务。即使她鼓足勇气,向一对来收养婴儿的夫妻,推荐自己有照顾婴儿的经验时,也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
她心灰意冷,同仅剩的几个孩子来到下一站接受挑选。在她做好了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时,定做女服的商人——伯恩夫妇,看重了她会缝纫的手艺,她凭借着对他们的有用之处,换到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容身地儿。
第一个寄养家庭——饱尝孤独与饥饿
伯恩太太是个冷傲、吝啬、挑剔、自私的人,对她,从来没有过一点和善。
她自视高人一等,冷冷地命令妮芙称作她夫人足矣。妮芙刚踏进院子,她就明细了室外每日必须清扫的位置。刚进家门,她就将妮芙塞进了缝纫室,开始工作。在第一顿不够吃的晚餐上就开始定家规,告诫妮芙干好缝纫工作的同时,规定刷碗、洗衣、打扫等家务也要做好。夜晚,她安排妮芙在走廊就寝,提供的寝具是一张床垫、一条虫蛀过的被子,同时要求,用室外公用的厕所,熄灯时间是九点。
最让妮芙难过的,不是伯恩太太将她当免酬的员工和下等的佣人对待,也不是常常为不起眼的差错训斥她,更不是每一天都饥肠辘辘,冰箱在两餐之间又都上了锁,而是伯恩太太完全无视儿童援助协会的规定,拒绝送她上学。
而唯一能待的缝纫室,工人玛丽又敌对她,莎莉和琼都冷漠她。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待万物一致的天、地,是谁也不帮的。人生漫漫,困厄难免,我们能靠的,只有自己。
为了不让自己被苦难压倒,她埋葬掉令自己心伤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引导自己往好处想,来增添继续生活的勇气。“伯恩夫妇不把我当孩子,但我并不确定自己相当个孩子。干活能让双手和脑子都不歇着,也许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家里的灯光温暖明亮”
事实证明她的“往好处想”,确实换来了足够她坚持生活的勇气。
在唯一善待她的工友范妮的友爱、开解下,她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也谅解了缝纫室里每个人。
没有其它的出路,她将自己的心思都耗在了缝纫室里。
从做其他人都不愿意做的活到缝制亮片、精致花边等新针法,随着她的十指越来越灵活有力,她的缝制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缝纫室里的小天地,她越来越习惯用兢兢业业的劳作来充实内心。
当她刚刚培养了在一点在缝纫室里的乐趣,伯恩夫妇因股市亏损,很快将她抛弃,她再次成了命运的弃儿。
第二个寄养家庭——被肮脏、穷困、萎靡、绝望笼罩的家
儿童援助协会将她送进了下一个寄养家庭——格洛特家。格洛特先生丢了工作,以上山打猎、去树林摘果子、种的少量粮食、一点山羊奶和鸡蛋维持着一家6口的生计。这个家的贫困和昏睡的格洛特太太,犹如妮芙的原生家庭的再现。屋子里,总能看见自己呼出的白气,劳作后休息的她甚至没有一床可以保暖的破棉被,早上醒来,身上常常落了一层细细的霜。食不果腹时,她借以回味与祖母仅有的一次美好的下午茶,来望梅止渴,聊以自慰。
在这个污秽、悲苦的格洛特家,妮芙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照管4个孩子的活儿。她像甲虫披上了硬甲般,给自己套了壳来抵御糟糕、疲惫、艰难对自己的侵袭、腐蚀。
好在忍受这种劳形苦心的日子能换来她能上学的机会。温暖的校舍、拉森老师友善的微笑,书本的熏陶,成了妮芙找到支撑自己坚持活下去的全部勇气。
而猥琐的格洛特先生,性侵年仅10岁的妮芙,成了压倒她忍受这个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寒风刺骨的深夜,她绝决地抛弃了身后那个堕落肮脏之地,踏着厚厚的积雪,纵使脚如灌了铅一般,纵使前行的她精疲力竭,纵使下一步或许会更遭,纵使她快要活不下去,她也不愿回头。
她步行四英里,终于倒在了学校的门廊里。
现实的残酷就是如此,不存在王子拯救灰姑娘的浪漫,面对苦难和风雨,只有自己先披上勇气的铠甲,绝地反击,转机,才会出现。
天空黑暗至极限,即使没有月亮的清辉洒下,亦会有点滴星辰闪耀。
劫后余生的妮芙,终于等来了她人生中的贵人。
她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善良的拉森老师,助她脱离了儿童援助协会再次送她回格洛特家的安排。紧接着,她的第二个贵人——和善的墨菲太太,帮她找到了一个十岁孩子该有的安全整洁的家——尼尔森家。
第三个寄养家庭——安全、整洁
尼尔森夫妇是当地一家百货商店的零售商,商店暂缺人手,好心的墨菲太太便向夫妇二人推荐了小妮芙。
一个又一个的寄养经历让妮芙明白,比起她的被抛弃和遭遇,接纳她的人更关心的是——她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用处。
“我会做一些菜,我会缝纫,我很爱清洁,数学也不错”。妮芙如经历招聘面试般,即使内心惴惴不安,也学着伪装微笑,竭力搜罗出自己的优势。只为给自己争取到安全、干爽的被窝,吃饱穿暖、平静有序的生活。
尼尔森夫妇是正直、和气、安静、谦虚的人,他们送她上学,也兑现了只要妮芙在店里好好帮工便善待她的承诺。
不幸的过往让她更珍惜拥有,更感恩得到!
妮芙埋葬掉伤心欲绝的过往,上学之余,她勤恳工作,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件事。她的踏实、可靠,为她迎来了人生的最大的转机——尼尔森夫妇收养了她。她有了新的名字——薇薇安。
蜕变成薇薇安的她,万分感恩善良夫妇的收留。她感受到了安全无虞,同时,更担心再次被抛弃,她用更得体来相配她的新身份,用更勤奋、更上进来回报尼尔森夫妇给的新生活。
学习、生活上她按部就班,从不出格。工作上她留意畅销的商品、吸引人的新鲜货色、完善商品的种类、完美陈列的搭配,建议扩大店面,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商店的业绩不止翻了一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了商店和尼尔森家的主心骨。
或许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无需刻意追求,只要将不起眼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完美,收获,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然而明天和意外,总是难以把控
二十岁那年,妮芙偶遇了“德国仔”——她9岁时在孤儿列车上的伴。而今长大成人,再次相遇,同时沦落过的他们,彼此心照不宣,惺惺相惜,同气连枝的情义与纯洁美好的爱情同时从心底萌生,他们的爱,乍见之欢,便是深爱,无需时间的打磨和考验。妮芙扔掉自己实际而审慎的一贯做派,十个月后,还未结束学业的她,与“德国仔”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互相依偎取暖,痴爱着彼此,或许是到达了幸福的最高处,连神也妒忌他们比翼连枝的亲密,降临了战争,中断了这对小夫妻琴瑟鸣、鸳鸯栖息的美好,“德国仔”上战场后不久,便牺牲了。
妮芙的一生,“失去”如影随形,将失去的一切抛诸脑后,曾是她获得新生勇气的法宝,她再也经受不住再次交出一颗心后痛失所爱,怕极了剧痛后的凄凉,人生的一次次教训让她送走了呱呱坠地的女儿。
她的后半生,继承并发展了尼尔森夫妇的家业,衣食无忧,也有个非常适合过日子的丈夫相伴扶持,可她怎样也不愿意再生养孩子。
“只要见到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金发女孩,我的心就不停地猛跳。我盼着知道她怎么样了,盼得不得了,但我觉得自己没资格”。当初,因害怕再次失去,她封印了自己纯粹的母爱,富足、平静的后半生,也抹不掉她失去爱女的伤痛和遗憾,或许害怕亏欠女儿更多,所以才选择保留对任何孩子的爱吧!
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莫莉与薇薇安孤苦无依地活着,为有一股劲支撑她们活下去的勇气,都把自己的伤心过往尘封在心底,她们难过并不悲观,忧郁并不沉沦。或许化悲伤为勇气,不念过往,不虑将来,把心思放在一步一步向前的脚步上,稳健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明天的美好,自然就会来到!
只要心中有爱,失去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相似的童年遭遇让莫莉与薇薇安产生共鸣,逐渐相知,缔结友谊。以爱与勇气接受生活的一切悲欢的共通点跨越了她们之间年龄的鸿沟,命运,让惺惺相惜的她们相连在一起。
莫莉的寄养家庭再次容不下她,她被撵出了家门。拖着沉重的行李,她放下所有的自尊,给薇薇安打了电话。
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闻教会我们如何提防与戒备生人,这固然更好地保护了我们自己,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也越来越少,可以交心的对象越来越局限,冷漠疏离却越来越多,或许,心门打开的界限,更值得被我们内心的善良与爱来左右!
善良的薇薇安再清楚不过莫莉这种受人摆布、被人抛弃的滋味,即使与莫莉相识不过短短50天,她也没有一点犹豫,慈爱地接莫莉进了她的家门。
多年来扛着旁人明里暗里的诟病和指责,莫莉神经紧绷,整个人如一直悬在钢丝上。薇薇安完全有别于常人,她愿意了解莫莉,走进莫莉的内心,接受、欣赏、宽容莫莉的一切优缺点,给了莫莉梦寐以求的踏实和安全,莫莉终于卸下伪装,做回了真正的自己,恢复了少女该有的正常状态。
盔甲下的莫莉,从来都是上进、感恩、善良的。她的生活因薇薇安有了新的意义,便希望有所回报。她了解薇薇安内心真正的需要。垂暮之年的薇薇安,已跟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脱轨,新时代成长下的莫莉,教她利用网络充实生活,最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帮薇薇安找回了70年前送走的女儿,找回了薇薇安内心的安宁。
千疮百孔的童年,并未将莫莉与薇薇安拉向自暴自弃的深渊,缺少温暖与爱的生活并未让她们内心黑暗,历尽千帆,走遍坎坷,她们心中,都依然有爱。
归宿与爱是莫莉与薇薇失去并渴望的。
莫莉,渴望归宿,认为乌龟背负着自己的家,所以她把乌龟纹在身上;她渴望爱,所以随身佩戴着慈爱她的父亲送的坠子。
薇薇安亦是如此,一直珍藏着祖母送她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永远不离开起步的地方,而原生家庭中,祖母是唯一爱过她的人。
薇薇安给了莫莉梦寐以求的爱与归宿,莫莉得薇薇一知己,亦以同怀视之,帮薇薇安找到了她人生缺失的那一部分爱。
她们所失去的,终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或许,无论我们注定面临多悲惨的命运,最好的“卫士”和“朋友”就是爱与勇气。勇气,让我们有毅力坚持完人生的低谷;爱,指引我们遇见柳暗花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