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希望自己变笨,但这事有时不可避免。《稀缺》一书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对印度蔗农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在收获季节前,也就是他们经济最拮据的时候,蔗农们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计所牵动,终日心事重重。这种状态下,他们总是显得缺乏耐心、目光短浅,无论行动力、自控力、反应速度,还是智商表现都比较差。而在收获季节之后,蔗农有了收入,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情绪平和,也能规划长远目标并为之行动。
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不是因为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
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
每个人的头脑配置都差不多,但短缺压力会让人多一个后台运行的隐藏程序,虽看不见却消耗着大量的心智资源,所以有人会将剩菜剩饭留到第二天继续吃,他们认为这样很节俭;有外债压力的人,更容易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对孩子发火;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人,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当事人心智带宽不足,自己无力考虑长远问题,难以保持耐心和专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自觉地偏向那个最安全、最能快速见效的选项。
不难预见,这些短视行为带来的糟糕结果会加剧稀缺心态:吃剩饭吃坏肚子,在医院的花费会远远超过饭菜钱;对孩子发火会让自己压力更大;而在学习时不停地刷手机,自己会更加忧心忡忡。恶性循环会增强负面回路,让忧者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