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件事
(二)本月实绩
(三)学习心得
前两周,万维钢老师在《端粒效应》里提到:生活的压力,会恶化端粒酶,加剧端粒变短,而端粒变短,会导致细胞不再分裂更新,从而衰老。那么,是压力不好吗?还是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有问题?
在7月初,我做过一次分享,里面提到“我可以躲过一些炕,少走一些弯路,但同时却少了一份锻炼的机会。”分享过后,Gavin提出他的不同观点,因为他以前沉迷于打游戏,所以现在认为,不需要真正的去体验才知道哪些是坑,应该选择有效的手段去避坑。
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是基于自己以往经验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想法自然会存在差异,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环境中,想法也会大不相同。但就算想法不一致,又有什么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只要大方向没问题,就没啥问题。
那么,什么是大方向?我理解为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如果选择积极向上,完全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挑战,虽然过程艰难,但是最终“打不死我的,将会使我变得更强大。”武志红老师在第一周课程《自我实现的预言》里问到:“你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想不出来,就问了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他说是“哎呀,怎么办呀?”的确,我经常会说“怎么办呀?怎么办呀?”感觉自己总处在焦虑之中,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那么,为什么会焦虑?因为担心做不好,好像在我的潜意识里,做不好就会受到惩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抛出的疑问句,就是等待他人的回应,顺便把责任转嫁与他人之上。表面看是积极应对,实则是在逃避,天啊,真有点不敢相信。于是,我把这些想法和同样在听武老师课程的闺蜜一讲,她说:“下次你就换成,我是可以做好的!”看似是换了一句话,其实是一种态度的转变。
那么,问题又来了,想有积极的态度,和最终做到,还存在差距,谁不想积极面对,可事儿不是那个事儿啊?其实,特想追问一句,不是这个事儿,那到底是什么事儿?我们是不是需要把大问题进行拆解?就像我和Gavin讨论的“避坑”问题,把各种“坑”拆分之后,就会发现,有的坑很深,就像Gavin说的游戏坑,一旦掉进去,很难自拔;有的坑很浅,就像我所说的读书坑,掉进去后再爬出来,反倒是个好事儿,起码知道什么书才适合自己;而还有一些“坑”,是我们深陷其中,还不自知,甚至还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情况才最为复杂,所以需要通过提高元认知,来提升自我感知力和觉察力。分析下来,竟然有这么多种可能性?看来,任何一个问题都不简单。
说这么多,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很多想法产生于一念之间,所以很难去进行评判。至于最终怎么做?是坚持?质疑?或改变?你自己说的算。
(四)本月小结
这个月进入阶段性调整——家庭出游,一方面是对自己半年努力的奖励;另一方面,终于有空闲去思考一些问题。总体来说,这次的旅行很愉快,但是,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得投入。8月,我将重新回归,继续深挖大历史和脑科学,同时,因为“得到”部分专栏的到期,我将进行专栏别的第一季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