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和低水平认知的人争论
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院子里扫地,从外面进来一个客人,问道:“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学生回答:“是。”
客人很高兴,问:“我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学生说:“可以。”
客人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啊?”
学生回答:“有四个季节。”
客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两人都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争论起来。
孔子听到两人的争论,从屋里出来,两人就请他作评判。孔子打量了一下客人,说道:“一年有三个季节。”
客人得意而去。
学生问孔子:“明明一年有四个季节,您为什么说有三个季节?”
孔子回答:“那人全身绿色,是一只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死,从没见过冬季。你和他争论三天三夜,都争不赢。不如顺着他说,让他早早离去。”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显然,低水平认知是指获得知识少或应用知识少的过程。不和低水平认知的人争论的原因,就是争不赢。
像故事里的客人脑海里没有冬季的概念一样,低水平认知的人脑海里没有与争论话题相应的知识,与其争论,怎么可能争得赢?
二、不和三观不同的人争论
一个富翁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见身边一个渔夫也在晒太阳,好奇地问:“天还早,你为什么不出海多打几船鱼?”
渔夫反问:“我为什么要多打几船鱼?”
富翁回答:“你每天多打鱼,就可以多卖钱。攒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买几条船,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
渔夫问:“我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呢?”
富翁回答:“你挣更多的钱,就可以像我一样,什么都不干,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啊。”
渔夫说:“我现在不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对于这个故事,有人支持富翁,有人支持渔夫,为此争论不休。支持富翁的人和支持渔夫的人代表两种三观,一种是拼搏进取,一种是知足常乐。这两种三观没有对错,所以也就争不出对错。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徒费心力而已。
三、不和关系亲近的人争论
钱钟书和杨绛在出国的轮船上,因为一个法文的读音,吵过一架。杨绛说钱钟书的口音带有乡音。钱钟书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杨绛也尽力伤他。
杨绛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杨绛对,钱钟书错。杨绛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两人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此后几年来,两人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一商量,就决定了,不是全依钱钟书,也不是全依杨绛。
在关系亲近的人面前,我们容易放飞自我,争论起来更凶,会牵扯出与争论话题无关的事情。争到最后,争赢了, 输了感情,争输了,丢了面子。所以,不妨向钱钟书和杨绛学习,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最好遇事商量着来,不全依任何一方。
有时候,我们人际关系糟,不是我们做的太少了,而是我们说的太多了。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然,核心利益受损,还是要据理力争的。
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还是不争为好。尤其是不和低水平认知的人争论,因为争不赢。不和三观不同的人争论,因为没有对错。不和关系亲近的人争论,因为争输争赢都是伤人又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