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何要选择这样的一本书来读,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缘由。要准确说出缘由所在,有时真还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不要说别人寻求其原因了,更多状况下,恐怕连自己也很难说个清楚明白。
我信奉余秋雨老师关于读书也讲缘分的说法。
选择这本吴玲的《念你眉眼如初:张国荣传》来读,原因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但要说是复杂,那也确实有点故弄玄虚了。
一是对张国荣本身感兴趣。且不说他生前如何打拼、如何荣耀,单是他选择西方愚人节这天纵身从高楼一跃而下,也足以让人对他另眼相看。
前些时,我曾对顾城、海子的死进行过一番思考,顾城上吊,海子卧轨,这虽然看似偶然的抉择,却有其必然的因素在内。顾城不愿别人别的任何因素侵入他自己亲手缔造的王国,所以选择了带有封闭性质的“勒”。而海子生前其诗不被人们所看好,他便采取了“切”这样的开放的形态来了结自己。他在最后,将自己的血的鲜红展示了给世界。那么,张国荣何以选择跳楼呢?在抑郁这种不可思议的病症日趋严重的日子里,张国荣曾自问:为什么在自己拥有了名誉、地位、财富的状况下,正该好好享受的时候,身体却背叛了自己?可是,有多少人一生打拼,却什么也没有,甚至还丢了性命,那又当如何?从这点来看,张国荣的功成名就,无疑还是幸运的。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张国荣本来恐高,惧坐飞机,最后选择了跳楼,这难道是他对自己生命中的黯淡的最后挑战?那么,他在跳楼时间的选择上,是不是还另有深义呢?愚人节?谁愚?愚谁?
选择这本书来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那满含深情的诗一样的语言。这书名“念你眉眼如初”,足够吸引人的眼球,足以引你一读。而那每一章节前面的那些“诗语”,更是值得让人思之再三。一本传记,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就该有满满的情义才是。那些所谓的客观,不过就是撰写传记的作者感情匮乏的借口而已。一个人文艺人,要什么客观呢?我喜欢这样的温情脉脉诗一般的语言,不喜欢那种冷冰冰的说教式的语言。
作为一本传记,有几幅传主的照片,几乎也成了一种必然。这本传记,自然有张国荣的多幅照片。我在那照片里,看到了张国荣的光鲜,也看到了张国荣的忧郁……
与其说是喜欢这本“张国荣传”,倒不如说是喜欢至纯至真情深意重的张国荣。
2017、09、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