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金喻圣
王阳明的学生刘德章对王阳明说:“听说先生用精金比喻圣人,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才智的大小,用金的锻造提炼比喻学者的修养功夫,真是深刻呀!只是先生把尧、舜比作万镒重的金子,而把孔子比作九千镒的金子,我觉得不太妥当。”
王阳明说道:“你的认识还很肤浅,所以才替孔子争分量。如果认识再深一点,就会觉得尧舜是一万镒也不算多,孔子九千镒也不算少了;尧舜的万镒,也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镒,也是尧舜的,本来就不分彼此,无所谓孰轻孰重。圣人,只讲是否‘精一’,不讲才智的大小。只要自我意识能保持与天理一致,都称为圣人。这样一来,他们的能力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现在的儒生总喜欢在分量上作比较,所以才流于功利之心。如果去掉了比较分量的心思,每个人尽自己所能,只在自我意识保持与天理的一致上下工夫,即人人保持自己,每个人都各有成就;能力大的成就大,能力小的也有成就;不需要求助别人,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此乃实实在在明德修身的事。现在的儒生不明白圣人的根本,不知道从自己心体的良知良能上去体会、发展,却去求自己的智慧不能知道的事情,求能力不能做到的事情,一味地好高骛远,爱慕虚荣,全不知自己是做桀、纣的思想素质,却想做尧、舜的事业,这怎么能做到?终年碌碌无为,直到终老死去,都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成就,真是悲哀!”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品德修养比获取知识成就事业更重要。这一点,不说王阳明,孔孟先哲没有不这样说的。王阳明的话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if !supportLists]1、[endif]提高了人人的分量。看似王阳明是在拿孔子与尧舜作比较,实际是在拿公认的圣贤与一般人作比较。
[if !supportLists]2、[endif]引出什么是圣人的思考。王阳明自己说的是“此心纯天理”,能做到“此心纯天理”,那就是圣人,无所谓能力的大小。“此心”现在通用的词语是思想意识,思想意识要和天理保持一致。而现在的科学不承认有能左右人的意识的“天”,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天理”。那么意识的本性是什么?意识的本性就是人人的意识,人人的意识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识,社会整体的意识。再赋予其历史的纬度,那就是人文精神。如果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所思所想能和人文精神保持一致,那就是圣人。
[if !supportLists]3、[endif]人人皆圣人,人人都能保持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人文精神一致的状态,只要不忘记这个根本就行。
一时之念,不知对不对,权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