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月挺充实,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状态比较满意。行程满到没有过多空隙去纯粹焦虑,直接在忙碌中摞着把下一程的心理状态预备好了。工作是吸气、屏气,运动和朋友是呼气,穿插着来,所以走得很顺畅。
除了间歇式停在北京,奔波了武汉、吉隆坡、马六甲、敦煌、天津、秦皇岛、保定、南京、张家口。发文章的当儿,又踩在了大马国土上。
祂真的好,永远充满耐心,永远关照我的状态再加给我刚刚承受的住又足以促进成长的挑战,新的community family 和teaching 更像荒漠甘泉一样,为属ling 生命续命,武装我足够thrive地上生活的内在动力。
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是条理和前置,to do list都在脑子里,完成一点任务就嘉奖自己懒散拖延一下,是我长期的毛病。这也是为自己制造没必要焦虑的源头之一,讲出来试着改。
书
我与地坛
- 史铁生 -
会是一本我常来光顾的书,就像史铁生常来地坛转转。恰巧在我心最忙乱最荒诞的时候读到地坛在我的章节,他的文字保护性的把我拉回到零度状态,在嘈杂的周遭下读的热泪盈眶。为我的心在炽热的阳光下避暑。用史老的话“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
恰逢读完的上个星期,渴慕一盆绿植的陪伴,大概是心早有所呼求。这不,原因找到了——渴慕地坛了,这盆应着景入家门的六月雪就更名为ber的地坛吧。
史老的文字还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你不自觉地就想动用五感来阅读—— 这不是一本书,根本是一个5D体验馆:
“春天是不能这样计算的….春风初动…春天要的就是这个,要的就是张扬”
我反正闻到了花香一阵阵
“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
我被吵醒了,还呛了一鼻子土
“八子,咱要不先吃了灌肠再说吧”
我没出息的流口水了,肚子也跟着叫
不刻意对仗找词了,因为要触摸的,可以看见的太多太多。
谢谢史老全然拥抱你的生活,才有这样独到的洞察和浓得如油脂一样的人间体验诗,没有你站出来,谁引领我们看见,谁带我们走过……
嗨,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呢/谁想却碰见了你!
情书
- 岩井俊二 -
听朋友说这本书翻拍的电影场景很唯美,所以读一下原版。但是Ber姐我真看不了这种清纯校园爱情故事了,磨磨唧唧,和前几个月看的东京爱情故事有一拼,纯跟自己过不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别扭不青春,还是支持年轻人多经历一下他们以为的轰轰烈烈,到了沉淀过后的三十岁再回过头去看,也是有青春的人。
不过我还是要再一次感叹,我爱自己二十出头、元气满满、万事都新鲜、一切都相信的傻样子。但,更爱28+的年纪,仍然充满干劲,仍然保有初心,却开始有一个叫做“从容”的萌芽长在自己身上的状态。当然,臭脾气怪兽偶尔还是会蹦出来作祟,不过就像未来四十岁的自己肯定会允许当下的年轻气盛,肝火旺盛的状态。Embrace季节吧。
窄门
- 安德烈 · 纪德 -
一个Bi_ble概念,但反复在不同场景看到这本书,终于拿来读。果然不是那么单纯地歌颂窄门,反而我感受到的是在讽刺背后的宗教执念让一个人多么失去自由意志。
安德烈把选择窄门的信Tu阿莉莎描写的非常偏执,明明二人深情相爱,甚至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祝福。可阿莉莎偏偏认为自己是阻碍对方与shen亲近获得终极自由,也就是走进窄门的障碍,所以选择离开,孤独终老。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种担忧,担忧自己是不是在信仰的某些坚持上也同样偏执,在偶尔的字里行间我能在阿莉莎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明明想,却拧巴地压抑自己的情感,再又后悔,再又万幸,再又后悔,再又万幸...
摘自知乎的一段评论:
杰罗姆代表着所向往的自由,是世俗的幸福,是真正的自我的想望。
而阿丽莎表达的是追求上_帝,是对完美道德的苛求,是纪德在宗教观念上的自我束缚。
安排这两个角色相爱、纠缠、分离过程的同时也是纪德本人在进行自我对抗。
我也不清楚恪守背后是什么动因,but I don't know how to live otherwise. 只能说,把阿丽莎当作宗教极端的反例标杆,不放纵跟随世俗,但也也不盲目迷恋宗教,在这点上我还是对自己的信仰很有自信,不会死板走极端。
HOLES
- Louis Sachar -
很妙的设定,几个故事线最后汇集到一起,有点像昆汀的《低俗小说》。理清人物关系的过程还是挺痛苦的,得看第二遍书。是一个家族诅咒最终被后代的善良行为解开的故事。
最被触动的一点是:播种下的善良,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报给你。初经世事的我还有那种积攒善良的习惯,现在老练有了,但戒备心高,评判也多了,甚至所有事都要想一下受益与否。所以还是要召回一下最初戒备心低一点的暖心散播,尤其是对陌生人,那种不计回报的投入。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 -
很好看的一本书,像每天有奶奶,有姥姥一般,在耳边温柔叮嘱你行事为人的智慧。自己当下生活中经历的事,产生的心理,总能被字里行间的家信叮嘱给板正过来。
刚看完一半,已经被曾老读书、早起、练字、写信的自律习惯打动。管理的人和事之庞大,并不妨碍他不断修整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他在修身篇提到的“慎独”、“息怒”;治家篇的“孝悌”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提醒,不能说是最新鲜的教导,但绝对值得每日在耳边被提点。
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
电影
廊桥遗梦
- Clint Eastwood -
爱情电影中的一股逆流清泉,这一波书和电影怎么都这个思路:Love, but ended up not being together. 不过春娇志明那样爱就随便在一起的反而让我觉得没趣味。
仔细想想,出轨真的太容易了。尤其是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因为对比起维持陈旧的夫妻关系,还是爱情刚到时的新鲜感更刺激。
不得不说,这也是我们不少人偏爱的生活方式,反复横跳在一个又一个爱情的新鲜期里。只拿寿司上层好吃的肉,不要下面的米饭。放着伦理道德不讲,好的都让你拿,是会吃出病的,就像自然界的某种平衡被打破,我不知道后果会怎样,也不知道是否会有后果,只知道这不是明智的go-to.
不过讽刺的是,这部电影播出后带动了一波离婚潮,大概是太多梅姨扮演的像Francesca这样的人,在关系中需求被忽略,梦想被妥协,诗歌被遗忘吧。。。
不过tricky 的是:丢弃责任,爱情是会掉色的;但是拾起责任,又可能意味着失去爱情哈哈。
所以就单纯欣赏这四天的火热爱情艺术吧。谢谢Clint没有用Francesca出轨的结局污秽掉这段美好,而用家庭责任和克制把爱情升华,不然可能又是一段重新被柴米油盐糊住的结局,和Francesca原始婚姻最初的样子一样了。
白日梦想家
- Ben Stiller -
给俺们上班族的新鲜空气,督促自己走出舒适圈。猛地看完感觉有点不切实际,但正是电影拉高的这个可能性,才促使我们哪怕因为看了电影,能有行动上的一点点改变,我觉这就是它的魅力。
看完解说这个闭环才更明晰,迷茫中跋山涉水,苦苦追寻的25号底片没想到就是自我。
当然了,自我也要张弛有度,该蓄力的时候耐心蓄力,只是要时常调动元认知,跳出当下局面。辨别一下是牛角尖钻的太深了,还是在正常扎根生长,具体怎样辨认,那就是生活她艺术的地方了,答案只能自己找。
「顾我」的小破站文案:
生活就是以你为轴心
去看看这个世界
去尝试面对危险
去打破局限
去拉近距离
去找到彼此
去感受一切
去发现,去觉醒
这副身体里真实的自己
春娇与志明
- 彭浩翔 -
感觉电影没有名字文艺,还是很喜欢复古真实的香港生活场景的,故事记录得也很日常,太过日常以至于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所以不理解导演到底要我们欣赏什么。
可能刚好同期看了廊桥遗梦,类似的设定——在关系中有出轨的诱惑,但Clint Eastwood给人的是另一种可能性的思考。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 Jean Becker -
节奏好舒缓,看得世界都安静了。像舔了一口淡粉色微甜的糖果,还配了一抹蓝、像进行一笔一画书写的过程,不紧不慢,一个字是一个字的。
查尔曼和玛格丽特处在差别如此之大的人生轨迹里,但却在一个午后同频地交汇,他们拥有的生活秩序感与本性的善良一直在与命运的不幸做对抗,所以他们遇到了彼此以后刚好相互救赎彼此的缺失。玛格丽特将书籍里的宝藏世界介绍给查尔曼,而查尔曼为玛格丽特提供了安享晚年的避风港。看的好幸福,爱字之广,超越我的理解。
关于爱的故事中
并不只有爱情
有时候
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
可我们依然相亲相爱
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
除了爱与温情
没有其他的形容词
她以花为名,活在文字中
在缠绕的形容词中
在莺飞草长的动词中
有人以刚挣脱
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
直至我心
我也有一个这样的朋友,我们有爱,有关照,有责任,有克制,虽然不能发展成爱情,但这不失为一种人间美好。因为我们有拉近距离,有感受一切,且无需被柴米油盐消磨,留给彼此的都是最好的样子,这样并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