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第一章感想——我们都是了不起的自己!
一声叹息,刚读完第一章,心理学是一个坑,让人越陷越深,心理学是一面照妖镜,越往前探索越要直面血淋淋的内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想改变,包括我自己也是,因为我没有痛到极点,还有就是不想直面自己的人生,总抱怨自己没有选择!如书中所说,若我有选择,我还把自己的生活过程这样,那显得自己太没有本事了,没有价值了!所以我宁愿蜗居在自己的设限中,宁愿过着温水煮青蛙的生活!都不要踏出那一步!
一个人除非痛到了极点,很难得去改变,因为一个人要走出心理舒适区没有一个外因或者内因引发是很难走出舒适区,舒适区意味着我们的掌控感,这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舒适区也是我们面对事情时的应对模式,而这应对模式是我们从小到大形成的!
我们每个成人都是带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长大的,看似不起眼的瞬间可能就是形成我们价值,潜意识的那个片段,而这些无意识深远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有2个孩子,哥哥小的时候,我还成长的不是很好,暴躁焦虑,记得在他2岁时,吃饭不小心洒出汤来,2岁的他就战战巍巍的,因为怕我会骂他,所以哥哥很长时间的应对模式就是逃避,不敢挑战,因为他不敢去冒险,因为万一失败,我就会抱怨甚至指责他!反观弟弟,若是像前面同样一个场景,汤洒出来了,他会先咯咯笑几声,然后自己找出餐巾纸把那些汤吸干净。因为从小受尽我的宠爱,所以他的应对模式是积极的,主动的,乐观的!
这样的应对模式是根深蒂固的,若长时间这样的成长,就会深刻到骨子里!
我自己也常常把:我不会做,我做不到,我不行,我不会挂在嘴边,因为我也像我家的哥哥一样,害怕做错事,因为一做错事,父母就会指责。所以我宁愿懒拖怂也不要去半点行动!这样的应对模式一直伴随我36年!应对模式就如同吸食虫一样,一有积极的观念就被它们吸食的干干净净,让我根本没有想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今天碰巧听樊登读书会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时,樊登谈了他对于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拖延症的思考,那就是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够好,父母总是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样子去面对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情绪,成绩,交友等等,父母都喜欢用我是过来人的“耳提面命”来教孩子,而不顾孩子是不是需要或者接受。张萌谈到她的原生家庭,“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这样我们司空见惯的话语,几乎没有出现在她的父母嘴巴里,所以她遇事的应对模式就是迎难而上!
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了!也给我树立了一个如何做好妈妈的榜样!除了妈妈这个角色,我们更是自己!如何让我们能够走出旧有的应对模式呢?
首先,我们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不断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当下!尤其看到我2个孩子的变化,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状态的不同!现在的自己越来越平和,同样哥哥的情绪越来越稳定。那些曾经在我眼中的偏差行为越来越少,因为那都不是事!自己内心平和也让自己感觉特别的自由!
最开始我们可能会后知后觉也没有关系,这都是一个过程,通过觉察这样的刻意练习,终有一天我们会在事情发展的初期就觉察出来了!
其次,用微习惯让自己渐渐走出舒适区,不要太快,因为很快会打回原形。用微习惯的方式,就像跑步,在自己实在坚持不了的情况下,再多跑10米,日积月累的效果是显著的!
最后,多给自己正反馈!正反馈可以是任何自己渴望的事情,可以是别人的鼓励,自己吃一个甜品,买一件衣服,看一场电影等等,当正反馈循环起来了,我们就会越来越体验到有价值的动力。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新的体验,新体验逐步代替旧体验,幸福感会越来越多!
前进的路总会有坎坷,别放弃,日拱一卒,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