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辅导女儿做寒假作业,其中有一篇题目为《从今天开始》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道题,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这篇文章是一个年龄在八十左右的老人写的。有一天她(或者他)受女儿凯罗琳的邀请,去她家。已经懒得活动的老人,被女儿哄去她家附近的山上看风景。本来不情愿的的他(或者她)被沿途山坡上盛开的绚丽多彩的鲜花所震撼,带着满怀的疑问,到了山顶,一间小屋前写着的一个牌子给了她答案。那个牌子上写着“亲爱的客人,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里是怎么创造的:1、一个女士,有两只手和两只脚,以及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2、立即动手;3、始于1958年”。
这个1958年,距离老人看到风景已经四十年,从开荒到播种,她竟然坚持下来了。四十年的时间,终于收获了一山坡的绚丽。
于是,在女儿行动的激励之下,老人心想她也应该干点什么,而且今天就开始。或许,就是开始动手写了我们看到的这篇文章吧。
我跟女儿谈关于文章的感想,总结了一下,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三点,热爱及渴望、付之行动、坚持。开荒的过程是艰辛与枯燥的,但是,只要我们对目标充满渴望,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终于看到了女儿有所感悟地点头了。这篇文章,其实我们已经探讨过一次了,我以为她能自己去总结感想,但是当今天检查的时候,发现那里是空的。
于是我试着跟她一起总结。一直以来,给她看了不少鸡汤类的书,她似乎也慢慢认可了某些说法,但是,她学习依然表现得缺乏主动性。感觉到她对学习过程的乏味与艰辛,一直未能克服和接受。
今天探讨这篇文章时,我的这种解释,似乎能让她有所感同身受了。她似乎能真的把开荒的艰辛与学习联系起来了。
上初中这一年多来,她的成绩一直下降。我愧疚于未能把她带在身边,指导和帮助她。在焦虑与埋怨中,我明白对别人的期望,是心理的外求,真正的快乐和有效的成长,来自我们自身。我暗暗告诉自己,如果我都不能通过自己内在的动力,促成自己的成长的话,又如何能期望女儿好好成长。
我曾一再告诉她,因为我有过高中时强迫自己认真听课后成绩突飞猛进的经历,所以无论后来遇到什么,我都从未放弃过相信自己。
我始终相信,没有你做不了的事情,只有你认为你做不了的事情。这句话我是高中时总结出来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忘记了。
同时,解释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出这个老人是八十岁左右的。因为我们推测凯罗琳开荒时至少也有十八岁左右了,那么四十年后山花开得灿烂时,她也差不多六十岁了,她的父母,也有八十岁左右了。这两个老人,都让我们觉得很励志的。文章中提到,她是开车去女儿家的,这也是狠狠地刷新了我们对八十岁的认知。
于是,我在安顿好小孩睡下后,决定立即动手,写下了这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