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绝不是找一个能赚更多钱,有更大职业发展的工作那么简单。每个职业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在公司做运营,这是一个自我;
在学校当老师,这是一个自我;
在社会上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这个自我关系到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也关系到我们会怎么行动、思考和感受。
所以,职业的转变过程,就是新旧自我更替的过程。而这,也是职业转变最难的地方。
朋友小强自己创业做一家信息咨询公司,有时候要去营销和维护,可是他觉得自己不擅长这些,这让他有很多的烦恼。
他问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职业,是不是更适合做那种个人发展领域的相关工作。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说,以前做一个职业倾向测试,好像说自己更适合那一类的工作。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通过类似职业倾向测验这样的工具,来发现真实的自己,然后根据这个真实的自己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
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哪里呢?
我觉得,问题在于,当我们说发现真正的自己时,我们正在以一种静态的方式看待自我。
我们其实是在默认一个假设:自我是一个已经成型了的东西。
只不过它被类似纱布之类的东西遮住了、蒙蔽了,所以你看不到它。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遮住自我的纱布拿开,看清楚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而实际上呢?
在你做出选择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的“真实的自我”。
所谓的“真实的自我”,是在你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与所谓的真实自我不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
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则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
这些不同的可能自我, 一直在你的内心展开激烈的斗争。它们好像在对你喊:选我选我。你选了其中的一个自我,那另一自我就会不断衰退直到消失。
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的自我,让它跟真实的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
如果这个可能的自我在现实中是适应的,那它就会逐渐成长起来,变成真实的自我。如果它不适应,那我们可能就要换一个可能的自我,重新做类似的尝试。
如果你已经转型成功了,回过头来,你会有一种“一切理当如此”的感觉。可实际上, 在萌芽期,这些可能的自我只是你心里的一个念头。
还是拿前面提到的小强的案例情况来看看,他觉得信息咨询工作这里面有他觉得不错的部分,比如沟通和咨询,也有他喜欢的部分,比如很多枯燥的知识识记了解以及大量时间精力的前期投入。
而他这个人向往能够做激励年轻人成长的个人领域发展引导者,不太喜欢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理论内容的了解。
偶尔小强也会冒出一个念头:我要不要再次推倒重来,去全身心投入做一个个人成长领域的践行者和引导者?
可是这只是偶尔想象。
一个小小的种子,最开始是不起眼的,它只是在安静的角落。
可是,一方面,小强身心明显面对目前工作内容心浮气躁、拖延逃避,怎么都觉着拧巴。
这时候,这个偶然产生的念头,就逐渐变成了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选项。
这个念头好像在冥冥之中提示了他自己应该要走的路。
那么,一个可能的自我,是怎么从一个念头逐渐成长为一个可能的选择的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可能的自我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也就是说,它对于自己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你对它有某种特别的亲近感。
第二个原因,是你需要去尝试它。如果没有尝试,这个可能的自我就不会有发展。
以往我们会有一种观点:觉得职业转型是先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计划,并逐步去完成。
可实际上呢,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过程,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计划通常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尝试的反馈能够告诉你,你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到底是对是错。如果需要改进,更真实的路在哪里。
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而且有时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如果不去相应内心的召唤,在你厌倦缺不得不去上班的那一刻,在你半夜醒来的那一刻,在你偶尔失神的那一刻,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接受人生的挑战,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也许,我们在职业的转型中,兜兜转转吃那么多苦,最终想要的,也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
而实际上这个踏实的感觉里,有我们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