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说一个词“无常”,但是和我们世俗的理解不同,他们提到的无常讲的是万里山河,一些因为因缘而生又因缘分而灭亡的事物,细细的品味起来,有一些参透自然规律的意味。我们世俗里的无常,则是指那些不能预料的坏事情的发生,往往无常这个词总是和悲剧、哀痛联系起来。《红楼梦》中也有一支曲子名曰《恨无常》,只是这篇文章中说的无常不是这支曲子,而是被无常摆弄的两个姑娘的命运——林黛玉和薛宝钗。
很疑惑,从《红楼梦》第五回开始,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就在一起,同贾府、同大观园里其余的女子有十分的差异。因此有红学赏析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原本是作者想写的一个人,只是难于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气质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只能把一个人拆分成两个人,读《红楼梦》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林黛玉的艺术性浓郁、生活的像一首诗似的,薛宝钗的生活性更重、处世圆润。恰恰是这二人过分的不相同了,大概才会不断的产生矛盾。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写到,林黛玉因为陪着贾母玩了两天,却不料弄得旧病复发,咳嗽的十分厉害。一日薛宝钗来探病,看到林妹妹虚弱的身子和咳嗽,宝姐姐认为,林黛玉缺的不是药而是补,她建议林黛玉每日拿一些燕窝就着无钱白糖熬成粥比吃药更好。然而林妹妹讲到自己并不是正经的主子,今儿吃药明儿熬粥的,虽然外祖母心疼自己,却难免惹下人的闲话,更难堪的是燕窝不好得,一时间寄人篱下的忧伤之感像山洪一样又涌动起来,不知觉间又咳嗽起来。薛宝钗听后,主动提出自己那里有燕窝,吩咐丫头明天熬了粥送来。大概这是林黛玉到贾府之后,唯一的一次姐妹之间比较实质的关怀,林妹妹心里软了。
自薛宝钗进贾府,贾宝玉对薛宝钗的过分关注,就惹得林黛玉一直心中不快,也因为贾宝玉和一些下人们的举止,林黛玉对薛宝钗的印象并不好,讲的直白一点便是个不怀好意的姑娘。可是如今面对自己都要看淡了的病情,薛宝钗竟然如此上心,舍了自己的燕窝给自己,况且想的如此周到、事无巨细。87版《红楼梦》中有一个镜头,薛宝钗将林黛玉搂入怀中,流传度十分广,我想大约读者的心也是被感动了,因为我一直坚信,人的心都是渴望着那些善良的、美好的东西的,比如这里林黛玉的一个善良的念头、薛宝钗的一个美好的行动。
林妹妹敞开了心扉,像在对自己的亲姐姐讲话的一样,讲出了一直以为对薛宝钗的偏见。我想特别强调像亲姐姐这句话,并不只是一句客套的比喻,因为林妹妹说,“我原本以为你是一个心里藏奸的人。”藏奸这个词的分量本来就不轻,87版中张莉饰演的薛宝钗十分细致,在陈晓旭讲出这句话后,眼眶轻微的抖动了一下,开始逐渐变得红润。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因为一些顽皮挨了妈妈的打,之后妈妈又心疼我,把我搂在怀里讲一些带着歉疚的话,比如“以后不要这样了,不然又得挨打。”一个“又得”就好像是自己的挨打一样的疼,所以我一直觉得善意一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红楼梦》向我证明了这一点,而藏在内心的善意的开发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讲明白钗黛的主题,这里不再赘述。
回到大观园里,我们发觉林黛玉似乎已经理解和了解薛宝钗了,按照事物的发展以后她们应该会更多的为彼此着想,互相关爱的。可是站在大观园的历史终点,我们清楚的看到事实不是,至少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不是,高鹗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激化点放在了薛宝钗的身上,在怡红院贾宝玉和薛宝钗完婚的夜里,潇湘馆里也发生了一件事: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薛宝钗曾经感动了林黛玉,在贾府像个姐姐一样给了妹妹温暖,但是结局还是无可避免的上演了林妹妹所担忧的那一种。所谓世事无常,读完《红楼梦》往往不能讲谁是好的,谁是恶的,谁是尊贵的,谁是低贱的。因为谁也有些过去,谁也会有结局。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
作者:公子曰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