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毒日?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雄黄酒、插艾草......等辟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九毒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2018年九毒日时间表
初毒日:2018.06.18-06.20
中毒日:2018.06.28-06.30
末毒日:2018.07.08-07.10
从气候特点来看,进入农历五月后,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起来,在这种温度和湿度下,细菌和病毒开始繁殖
再则,古人智慧经验认为,宇宙有一种看不见的而又真实存在的“阴性”物质或能量
从农历五月开始,这些阴性的东西开始萌发,而这些阴性的东西,可能就是指的毒虫,也可以是外邪,这个外邪是指各种致病因素,诸如风、寒、暑、湿、燥、火等
在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古代,被毒虫叮咬或因蚊蝇传染疾病增加,造成传染病和瘟疫增加。
在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正邪双方力量相衡,正不制邪,人类易感受邪气侵扰,则出现精神、情绪失控的表现。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得病主要原因是感受了外邪所致,加上气温变化无常,温差大,稍不注意在抵抗力下降时,感受外邪而发病。
常见毒症有湿疹、腹泻、腰痛、痰多咳嗽
农历五月,养生的关键在于排毒逐疫、防暑祛湿
因此,民间在端午有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等习俗这中间而流行最广的就算是艾草了
为什么艾流传这么广呢?主要是因为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做艾灸可达除邪辟秽和养生保健的双重目的!
艾草含桉油精,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气味,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另外,可以通过烧艾的熏烟的方式达到灭菌驱蚊的效果
在养生方面,用艾灸排寒湿,扶阳气。
尤其是在九毒日进行艾灸,排毒事半功倍。
那九毒日的艾灸妙招有啥呢?
“九毒日”艾灸主要是排毒
灸督脉的大椎、至阳,腰阳关、志室、八髎穴可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灸阴陵泉、丰隆穴、三阴交可排水毒、湿毒、痰毒
灸血海、委中可排血毒、瘀毒。
那么接下来就讲一讲,三伏天如何艾灸!?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 在夏天艾灸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 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本疗法在针对症状调理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 鼓舞正气, 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
通常针对病症,选取多味中药按比例研磨, 用姜汁调成膏状, 再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
那么问题来了! 三伏灸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才能去做的, 对于有些不想去医院的小伙伴怎么办?
其实自己在家艾灸也可以达到三伏灸的效果!
冬病夏治中,有两类疾病效果特别明显!
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儿冬天易得的感冒等
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其实,所有的气虚,阳虚所致的疾病,都可以在这时候好好艾灸一段时间
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在做了艾灸以后, 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 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就没发作。
儿科医师也从临床上发现, 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称“易感儿”的孩子们,自从做了艾灸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 病程短了
所以各大医院,尤其是中医院,有的医院还专门设置了小儿专门的艾灸室,所以儿童艾灸也特别流行,也在不断的推广中
除哮喘之外,艾灸对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肩周炎、网球肘等寒湿病证有显著疗效!
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下面主要分享几个呼吸系统疾病的三伏天艾灸取穴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选取双侧膏肓、肺俞、百劳及大椎、膻中、灵台,共 9 穴
肺气肿:在上述9 穴上加双侧肾俞,腰阳关;
肺心病:在肺气肿12穴上加双侧膈俞和心俞
支气管哮喘:取双侧膈俞、心俞、膏肓、肺俞、定喘、风门以及大椎、膻中、灵台和天突。
艾灸治疗过敏性哮喘时一发作期:取双侧肺俞、风门、定喘;
缓解期取双侧肺俞、膏肓、肾俞。
用我们时尚便携式的天天艾灸产品,就是每个穴位连续灸两到三柱,在三伏天的时间段连续灸!
推荐长蛇灸及整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部分病人艾灸后皮肤出现潮红或小水疱等是正常现象。
2.若已出现小水疙破裂而引起感染者, 应及时就医。
3.灸疗后2小时内严禁用生冷水冲洗。
4.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海鲜、虾等易发物,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避免感冒,谨慎房事,以免影响调理效果。
5.孕妇、阴虚火旺、血证及各种实热症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