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秋有幸在律所开始了毕业实习。
之前,关于“万金油律师OR某一领域的专业律师”的讨论不绝于耳,最早是在微信文章上看到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然是做专业律师啊!因为……万金油律师不专业。干得成什么大事?”
然而,到律所实习的第三天,带教老师就与我进行了一场“辩论”。
在我眼中,带教老师手头上的任务似乎太杂了,以至于来什么案子就要赶紧去查什么资料,换句话来说就是“天天在舒适区以外”。不过带教老师不以为然,她认为年轻律师就应该先当几年万金油,接触丰富的案件种类对年轻律师的成长有好处。
当然,她说,确实也不能一直当万金油。等到历练了几年以后,就可以选一个领域深扎下去。深扎下去的领域通常还不能由自己选,得看各种机遇,因此刚开始万金油阶段打下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但不排除机遇和兴趣碰在一起的情形,比如所里有一位合伙人年轻时志在劳动法,可工作之后一直没有机会涉及。恰巧有一次他的师傅遇到了劳动法的案子,便对他说:“你不是喜欢劳动法吗?”由此开始靠自己研究走到了今天。
讲得有道理呀!励志的故事。我想。
在网上也看到有律师在解惑:年轻律师确实应该多接触不同领域的案子,因为现在每天都在出现新东西,刚开始就深扎,为时尚早。
我便心定了,那么就先开始过万金油的生活。
只是,每天都在舒适区以外很痛苦。客户似乎以为律师就应该什么都懂,比如政府刚推行的新政策,律师怎会不了如指掌?殊不知政府的新政策也有不透明的时候,我们搜了网上的角角落落得到的也不过是皮毛。自己就像一张白纸,该怎么回答客户?
更有一次,我的任务是写出关于公司法咨询的回答案。问题看上去实在简单,用公司法常识就能回答,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一次万金油了。然而一边写一边感受到自己知识的亏空,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再一次以不停进行法律检索而告终。平时由于查的是听都没听说过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面对无知也坦然,可这一次的打击是更微妙、更深入骨髓的。
我自诩为刚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很多背过的法律还在脑子里新鲜热乎着。可一旦开始了实际工作,却悲惨地发现自己竟没有一个懂得很多、能够自信回答任何疑问的领域。当然,作为学生,这样的状态很正常,但我实在不想在真正参加工作之后仍然天天当着法律的外行人、政策的搬运工……
可来自其他领域的那一口饭,律师就不应该吃了吗?肯定不是。
我初步想出了两种方案:一,既然是现学现卖,那就增长自己现学现卖的能力,即提高质量和效率,在快速回复客户高质量内容的同时,自己也能顺便学到新知识,这也是当万金油的优点;二,加入统一调配案源的公司制律所,就比如我作为当事人,去律所求助就像挂号看病一样,由医院将我分配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至于具体适用哪种方案,就可以结合自身现状,比如已经在传统律所工作好几年,趋于稳定不想变动,那么就采用第一种;而我则倾向于在实习期结束后,努力试试能不能去公司制律所一探究竟。
同时我也可以看到,这家传统的律所正在进行着一些改变。有特长的律师会自愿组织经验分享会、管理合伙人正在筹划对律师助理进行统一的培训……不禁感到佩服与期待。
其实,大家都在努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