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到有同学带了一块电子手表,还是很简单的那种,就觉得特别羡慕,甚至人生的目标,就是能拥有一块好的电子表。当有一天,真的有了这块表后,就觉得特别开心;到后来,这种单纯的物质快乐感会越来越低,也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高的享受。
同样,对于穿的,以前更多贴近于物质需求,再变成好看,最后变成时尚、与众不同甚至炫富。所以,整体的趋势、社会的潮流,一定是向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去发展。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想,有如下原因:
物质
过去500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人类在过去500年~2000年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共约合现值2500亿美元,但今天每年人类的生产价值约为60万亿美元。我们的发展,不是线性,而是一条二次曲线。今后的发展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对于个人来说,物质的充裕,带来了购买的自由。从金钱的制度发明以来,钱成为物质的代表,有了钱,我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交换任何东西。有了钱,我们就可以购买除了需要衣食住行外的东西,这个是基础。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经常说要满足刚需,但这里的刚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刻变化。现在还是非主流的东西,等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已经变成主流,因为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继而成为习惯。
观念
每个人的观念,都在变化。人类是群居性动物,个人受环境与周围人的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如何认识评价自己?全靠自己认知吗?不会。我们会根据周围的评价判断,以及和别人的对比来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工作或者学习是否出色。所以有个实验,说本来都是同样的人,但施加不同的鼓励与肯定,结果就大不一样,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样,在群居中,我们也会寻找安全感与归属感,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以前的时代,我们如果有些和周围人不同的想法或者观念,可能会选择隐藏,以此融入环境。以前的观念与文化,可能受政治影响更深,甚至被政治控制,因为话语权不被自己掌握。但在现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在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同类,或许只是某一个兴趣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同类,即使是小众。所谓长尾理论,说的就是各种事物,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已经不再遵循28原则了,各种细分的市场、细分的观念层出不穷。因而,我们个性更加解放。比如整容,在以前,被认为是不好的,但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对应的社区与产品,专门讨论如何整形以及寻找认同感。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以及各种盈利机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质充裕的时代,各种营销、广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认知。当市场不存在的时候,公司会培育市场,而培育市场的第一步,便是改变人们的观念。可能第一次你觉得反感,不正常,然而频繁的广告轰炸,一次次的教育,会让人从反感到接受,至少不再大惊小怪。
同样,个人每一次的消费,也都是观念的转变和学习。用了东西之后,个人也会给自己一个用它买它的理由,让自己认为,这个消费值,不管这种理由是否真的正确。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结果给理由,而不是因为理由再选择结果。
欲望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不管是升学、物质、金钱、感情。但是,欲望又是个无底洞,得到了好的东西,就不再满足于现实而去追寻更好的东西。以前玩游戏,就有这种体验,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冲着画面的精美,新鲜感,单纯的好玩而去,但越到后面,越不满足,要追去更高的技巧,更好的装备,更多的装扮与被尊重 被崇拜。
再比如,在整容过程中,踏出第一步后,对整容的概念的会越来越接受,对美丽的追求会不断扩大,即使在外人看来已经非常好了。所以会有人整容上瘾。对金钱、对享受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本身,而在于相对于原来更好的那一个时候,如果已经习惯,便需要寻找更高和更好的。
传说释迦摩尼是某国王子,因为看见众生都不开心,穷的人想要丰衣足食;有钱的人想要更有钱;最后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欲望,不得闲,不得快乐。佛教,其核心便是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所以佛教让人放下七情六欲,视欲望为野兽。然而,可能佛教也只是将这一种追求的欲望(无欲),代替了人的其他追求,最终,在追求无欲的道路上,也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涅槃,其他人,还是追求的道路上。
欲望是洪水吗?我认为不是。正是因为不满足,我们的经济、对世界的认识、社会的发展才会不断向前,自身也才能不断体会到新鲜事物。欲望是人的本性,我们应该顺从,但如果有影响到我们,去尝试转化到其他方面,会是个更好的选择,比如学习、读书、健身等等。选择自己喜欢并有益的事物。
欲望与追求本就一体,关键看对我们的人生是否有益。快乐是我们的追求,但如果只沉溺与物质与外在需求,或许更是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