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的爱人2015年附北京培训学习时购买的,一直被我束之高阁。最近女儿即将中考,面对女儿出现的问题内心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也越来越发现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欠缺,不知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从书架上众多教育教学类的书籍中找到了这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希望通过阅读,稳定自己焦虑的情绪,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这本书并没有重点阐述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明确作为家长、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采取怎样的教育教学措施帮助孩子和学生可持续的成长发展。这些案例的选择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内容,都是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心理学作业,是他们对自己中小学学习生活的回忆和记录。他们通过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活,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呈现了每个人的独特性。本书编著赵希斌博士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精到的点评,深刻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知识。故事加理论知识的表述方式,让人读起来感到生动深刻,贴近生活实际,无乏味之感。
这本书共分六个篇章: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师德行、认知规律、父母之道、人生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勾起了我很多美好的、苦涩的回忆,同时也启发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女儿的母亲,我哪些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需要怎样改进?作为学生的老师,我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怎样做?如何做专业的教师,做智慧的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本书的理念,我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做专业的教师
昨天通过网络有幸聆听了李家成教授在五华区教育论坛上的演讲,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记忆深刻:在大城市的学校里,很多学生家长的学历与学识比老师高出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靠的就是我们的专业。做专业的教师,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本书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在告诉我们教师要怎样做,才对学生的成长有利: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里提到了几种学习方法:第一,带着问题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想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第二,让知识活起来,串起来。做到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像一张网一样的知识结构。第三,总结规律,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规律性总结,将有共同特征的知识点归为一类,同时找到知识领域中的关键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扎实学习,真正理解。要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打好基础,不要“越级”学习。第五,让知识“扎根”。这里的“扎根”是指抽象的知识生根在实践应用的土壤里。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再应用于实践中去。
2.教学方法的优劣是衡量教师专业性最重要的指标。本书从学生视角评价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有效的,同时也结合了前面提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说明。第一,教师要呈现知识的“网”。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想让学生把知识串起来,自己首先就要掌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学时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胸中有丘壑”,讲前面的知识瞄着后面的知识,讲后面的知识牵着前面的知识。第二,培养高层次学科素养。作者提出高层次的学科素养有三个特征: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高度可迁移的、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对老师,是指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体现其高度专业性;对学科,是学科发生发展的原动力,是最能展现学科的美和核心价值的内容。也就是说,每一学科的思想与能力培养是不同的,教师要抓住学科的价值与特点来培养学生。第三,善于举例促理解。教师要把所教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第四,巧打比方提兴趣。这与前一种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在讲解学生难懂的地方,可以与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到本质的可比之处,降低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用打比方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五,重视实践促应用。这与前面第五种学习方法类似,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第六,调动经验,多重编码。多重编码意味着对知识进行多样化的处理和加工,这使学生有机会以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认识、理解、记忆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符号、公式、定理的教学,要注意将抽象知识化为具体经验,这对中小学生特别的重要。第七,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各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与交集。第九,教学需要激情与梦想。这里主要指三维目标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科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价值观形成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对本学科的激情与梦想。
3.专业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让我想起自己读初中时,我的一位班主任经常醉醺醺地给我们上课,当时我坐在第一排,老师满身酒气,特别难闻。同时只要这位老师喝酒了,从来不用手推开教室门,而是用脚踢门,一声巨响,我的心里害怕极了,所以自己特别反感学习这位老师教的语文学科。好在初中没有读完,我家就搬家了,后来遇到的语文老师特别认真负责,课讲得也很有意思,自己的语文成绩才有了起色。一个老师的德行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轻视,学生会因为远离这样的老师而远离学习。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教师要做到:第一,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现在很多老师缺乏公正,对待学习好的孩子,即使犯了错也不会批评,学习不好的孩子只要犯了一点儿小错就要恶语相向,眼里心里只有分数和成绩。这样做会让多少孩子感到沮丧,在学习上老师更应该对成绩差的孩子提供帮助与支持。第二,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无论怎样的学生都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关心。从事培养人的职业,就应该为自身的行为负责,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而不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第三,教师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你充满阳光,内心正直,乐观向上,你所教育的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专业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其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本书这一篇章共叙述了八个故事,在故事中不仅有关于学生老师的,也有关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第一,我们要珍视孩子独特的思维世界,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去解释,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第二,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不要强迫孩子提前做他无法完成的事情。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基于学生身体或智力方面的成熟,要认识、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顾孩子发展的“时间表”盲目地通过训练加速其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教师和家长要观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合理的要求。
二、做智慧的父母
本书的第五篇章专门讲述父母之道,如何做优秀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但更需要学习怎样爱?
1.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对其任意处置,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有尊严的生命,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
2.做“匠人”一样的父母。匠人最典型的气质就是不厌其烦、不惜代价、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父母就要在每一个细微处给孩子以关照和关怀,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宁、安全、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同时又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3.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父母的言行、态度的表率和强化作用对孩子的影响重大。所以要谨言慎行,做孩子的榜样。
4.要激发孩子生命的活力。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把孩子当作得分的机器,使孩子的生活无色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单调乏味。我们要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保护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人。
父母的教养方式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父母自身的学识;第二,父母的个性品格;第三,父母所处的文化氛围;第四,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这四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父母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所以要想成为智慧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改变自己的个性,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为孩子创设最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本书的最后谈的是学生的人生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保护、扩展孩子的发展空间,将发展的权利交给孩子。我们要时刻思考: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的发展要有目标、有动力,最好是孩子自己设定目标,本人焕发动力。
每读到一本如何教育孩子的好书,我总是感到后悔,以前的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总是被懒惰桎梏,如果那时能像现在一样,也许对孩子的教育会更有效果。希望现在醒悟还来得及,每天坚持与书为伴,形成终身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