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前辈告诫说:“一个人走向社会,要注意三项管理: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和人脉管理”。财务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财富基础,人脉则靠长期积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够着手立做的也只有时间管理。如果能在较早的时候做好这一点,养成好的习惯,也将受益终生。
前段时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参加了一场线下分享会,主题是年度计划制定,在探讨过程中发现大家在时间管理方面遇到不少问题,严重的甚至因此产生焦虑。总结下来,大家对时间管理的认知大致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贪 婪
回头看看近几年,英语、写作,一时兴起还学起绘画、插画、尤克里里……好像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是浅尝辄止,除了跑步健身还断断续续坚持5、6年,其他没有一件事情是坚持下来做并出成果的。看看自品牌爆发的这两年,成就了一大批出身普通,但凭借着坚持和死磕一件事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达人们。罗振宇的死磕60S、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秋叶的PPT、剽悍一只猫采访100位牛人……
同样是一年12个月,如果坚持核心只做一件事,就能出结果。比如剽悍一只猫,用2016年一年时间,通过采访100位牛人,坚持每日更新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积累了40多万粉丝。试想如果猫哥当年在约访了20位后,突然又想回去教书,又想做演讲,还会有现在的成果吗?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要想出结果,做出成绩,可以做的事不要超过三件,但最重要的始终只有一件。在知识爆炸的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自己做加法,生怕错过哪些干货,而是要不断做减法。如果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最终会一无所获。
刻 板
在分享会现场,同学A介绍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早上4:30起床,每做一件事都要记录下来用了多少时间。甚至连平常吃饭、上厕所用时间都记录下来,浪费1min时间都觉得是在犯罪!然而他当时的状态并不好。听到这样的时间安排钦佩之余,而又觉得并不可取。
为什么这样说?在大多数看来,似乎争分夺秒就是高效,不把自己时间填满就觉得是在浪费,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心情,心情不好效率也高不到哪去!
我读书那会也经常提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件清单。几点到几点都写好了,记录下来的好处是至少知道自己一整天都做了什么。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对新知识大都是通过学习、总结、使用和不断改进而掌握的。然而有一大部分人对时间管理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记录层面,完全按照清单去做,到点就切换到下一个任务。最终你是知道自己几年前做了什么,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结果又有什么用呢?这只是填满了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创造太大价值。时间久了把整个人搞得疲惫不堪,很难坚持下去。
人,毕竟不是机器,是有情感的。吴晓波曾说过: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这样把时间都排满了,哪还有可以用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不仅促使快速成长,相信达成目标后也会成就感爆棚。效率高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完 美 主 义
在探讨过程中,有个年轻妈妈站起来说自己最近总为不能够8:00准时早起而感到焦虑!(咳咳,现在的辣妈们都长得好看还上进,带小孩、健身、学习几手抓,表示钦佩)早睡早起是好,但具体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大多计划能完成90%就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10%拿来追求。做不到也没必要自责,下次做的这此次好就足够了。再说任何的安排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按照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合理调整,一次次精进,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整体来说,时间管理的出发点不仅是一些技巧和方法,而是为了更高效的达成目标。要做的事情才是核心,而不是时间管理本身。时间管理也更是自己的理念、价值观的体现,期间也更容易时时觉察自己情绪,甚至帮助自己定位个人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