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影院连刷两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感觉要倾诉的东西太多。时不时会被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物带着走,又被任何一句台词征服,我废了两遍初稿仍然无法完全表达对整部电影的感情。
这是一部很出彩的电影,但奇怪的是在豆瓣上只给出了6.8分,而《北京遇上西雅图》都还有7.4分。大多数声音是“看不懂”、“很矫情”、“到底想表达什么,怎么不是继续上一部的故事”等等。是啊,明明是不一样的故事为什么冠上同样的名字,打着续集的旗号圈钱吗?想起王晶在年初时还叫嚷着“用心骗钱的不叫烂片”。这一部《不二情书》真的是用尽心思来赚钞票和眼泪的。
首先这是一个复杂的电影,汤唯饰演的赌场公关焦娇和吴秀波饰演的房产经纪罗大牛,各自有各自的故事。焦娇有四段故事,分别是少年时赌棍父亲给她的原生伤害;误信学霸男同学陆毅深陷高利贷;再遇富豪王志文用钱买“一夜滚床单的热闹”,却只换来“滚钉板的惨叫”;后遇祖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虚伪。
而罗大牛有三段故事,他的原生伤害是少年时父母将他送到美国,转头离婚又各自结婚,他是“去国怀乡,满目萧然”;后来遇到了买房子的王茜母子,和卖房子的秦沛老夫妇。他起初像仙人掌一样扎人,一边装孙子哄着老夫妻把房子卖给他好赚钱,一边扮老子给初到美国的母子解决亲子问题,他一层层剥开自己的伤口,发现仙人掌扎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会疼的。当老奶奶告诉他“此心安处是吾乡”时,他终于救赎了自己,重新信任人与人的温情。
所以两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单独拍成电影,但是导演的野心更大,她要在澳门的女公关和洛杉矶的房产经纪之间牵线拉媒,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电影里说的“从摸手到上床一蹴而就,爱都可以做了,那谁还去谈啊”,而且在如今远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都可以用FACEBOOK来谈恋爱了,谁还会凭一封信就能爱上一个陌生人啊?
有个朋友提醒我影片中的一个细节,焦娇想像的罗大牛是一个教授,手腕上会戴万国手表。而真正的罗大牛作为商业人士则是戴的劳力士表。我才大悟,罗大牛心目中的焦娇是伦敦中西二区的小女生,有着短而俏皮的卷发,而真正的焦娇是皮衣红唇的烈火女子。这就是说他们爱的是自己心底的幻象!
因为写信慢,在等待中我们有更多的想像,那个他(她)会是什么样子?她(他)的下一封信又会写什么?他(她)不认识我,没有必要骗我,所以信上的都是肺腑之言。我不能辜负他(她)的期望,所以“做人勿惮劳,勿恃贵”,“要绝处逢生,先要悬崖勒马”。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等待,真美好!它美好到让你也美好起来!
这就是电影,让人相信爱情。两个南辕北辙的人,爱着心中的理想情人。一个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心屡败屡战,一个用“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战胜屡战屡败。说穿了,最初的爱人不都是心中朦胧的想像,在流浪过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后,我们找寻的不过是那个最懂我们的人,愿意与他(她)把名字刻在同一块墓碑上。
在一个爱情商业片里,要想讲清楚这么多故事是很难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拉出来做成单篇,更别提作为引子的那本《查令十字路84号》,本身就是一本很有故事的书。在假期里走进影院的人,都是想放松一下,看这么绕的片子,什么喜感都没有了,只会觉得导演很装,逼格却不高。
在演员方面,汤唯和吴秀波撑起了票房,负责把观众吸引进影院。而真正的演技和电影的高潮却落在了秦沛和吴彦姝的老夫妻身上,泪点最集中的就是爷爷和奶奶的婚礼那段,影院里都是抽泣声。人们更愿意相信,只有他们那个年代才有一封信慢慢地走来,我仍爱着你的事情吧。
在当下快节奏的年代,我发个朋友圈你都不点赞,就可以断定你不爱我了。电影里的恋人们要靠查令街十字路84号的孤独老人转寄情书,不就是腾讯的漂流瓶正干的事情吗?这也是豆瓣评分不高的原因吧,讯息可以快速传递了,为什么要慢慢谈恋爱呢?我们花钱为什么要看一部,看海报就能看到结局,但导演就是要顾左右言他,汤唯和吴秀波连个激情戏都没有的电影呢?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失败的爱情片,故事写的很好,只是唬不住人,导演薛晓路真的很用心讲故事,这种格局在国产片中很难见。只是太复杂,每个小故事都比主线要来的精彩,所以人们会记住爷爷奶奶的爱情,记住少年娇爷手拿砍刀和赌钱时凌厉的眼神,而淡忘汤唯和吴秀波。
觉得名字跟剧情很不般配是吗,说不定导演也在等一个懂她的人,能看懂整部电影和她的野心呢。就像剧中焦娇说的“深爱太伤人了,毫无保留的把心放出去,就害怕有一天得自己一个人疗伤。可要是不再试,你又怎么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最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