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到来的前两天,基本就没什么课了,人心惶惶,要出游的都一窝蜂挤了出去,没安排的,比如我,也在寝室里懒懒散散,东扭西歪。
老实说,在这所211大学待了两年,我并没有觉得我的人生有什么升华,反而忘记了当初是怎么想来这座城市,是怎么想进这所学校。
似乎每天都在焦虑。因为一想到未来,前途,命运之类的话题,脑子里就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个专业上做出一些成绩,那如果不能的话,又不知道在其他方面能做什么。
其实,焦虑的情绪当然不是第一次出现 也不是最旺盛的时候。中考时,高考时,我们的焦虑情绪都不会比现在少。但那个时候的焦虑,是更有目的性的:我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随之而来的感受是我们必须把学习成绩提高。而现在,我们不断的走向更大的世界,看着更远的出口,就像一艘刚从小溪、江河漂流到大海的小船,呼吸急促,不知道何去何从。
前一阵在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说大学生的生活是这样的:上课时光明正大的玩手机,没事时心安理得的玩手机,快考试时焦躁紧张的玩手机。乍听来好笑,可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有时惊讶于自己怎么可以抱着手机不动弹的待一天,决心反省,下了一堆时间管理类的APP,强制自己不去看手机,这样是有功效的,达到它的预订目标时间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甚至想奖励自己一下,就拿起手机来玩玩吧,结果这一玩,又不知道过了多久,于是这一天里也就只有那强制的几个小时里是有效率的。
我们为什么会依赖手机,不想放下呢?有时候是无聊,可有时候,明明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却还是要去先玩一会手机,尽管手机里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
我通过对自己的心理的反思,觉得这是一种对现实逃避的方式。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个节目,是讲为什么我们总是宁愿去玩手机而不是做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是刷朋友圈、微博、热门等这些东西,会给我们一个及时的信息反馈,而我们现代人太需要信息了,一会儿接受不到信息,就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所以在刷手机的时候,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着,并没有参与,还是有一种接收信息,深处于世界之中的感觉。而学习,恰恰不会有这么及时的信息反馈,今天有没有背单词,有没有做几道题,对你的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在懒惰的驱使下,你就不去做了。
于是,想清楚这些后,我该怎么样克服这些无谓的焦虑呢?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清楚的列出来,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比如一顿想吃很久的美食。其次,不要把眼光放的太远,不要总想以后该怎么办,先想好眼前、近期要做的事,想学习的话是学不完的,把眼前的事一点点做好,未来也会随之清晰可见。最后,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定位,比如你要考研、保研、出国还是工作,这个大方向是必须有的,然后剩下的事,就是自己朝着它的不断努力的过程。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像无头苍蝇乱撞,不要什么都想做,却又什么都做不好。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日常迷茫和反思。这条路并不孤单,希望我们都可以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